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国家政策要求通过分析学习过程数据来提升教育 | 第13-14页 |
1.1.2 教学环境与方式的变迁需要通过分析学习过程数据来保证学习效果 | 第14-15页 |
1.1.3 学生参与度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基础 | 第20-3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2.1.1 混合学习 | 第20-21页 |
2.1.2 学生参与度 | 第21-22页 |
2.1.3 学习行为 | 第22-23页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23-28页 |
2.2.1 混合学习的实践效果与反思研究 | 第23-26页 |
2.2.2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行为分析 | 第26-28页 |
2.3 行为分析相关理论基础 | 第28-35页 |
2.3.1 行为科学理论 | 第28-30页 |
2.3.2 学习分析 | 第30-35页 |
2.4 教育相关理论基础 | 第35-39页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5-37页 |
2.4.2 学习设计 | 第37-39页 |
第3章 混合学习环境下面向参与度的学习行为分析设计 | 第39-54页 |
3.1 混合学习环境下面向参与度的学习行为解读 | 第39-44页 |
3.2 混合学习环境下面向参与度的学习行为分析流程 | 第44-54页 |
3.2.1 学习行为数据的采集 | 第45页 |
3.2.2 学习行为数据的处理与存储 | 第45-48页 |
3.2.3 学习行为数据分析 | 第48-51页 |
3.2.4 分析结果教学应用 | 第51-52页 |
3.2.5 学习行为分析总体流程 | 第52-54页 |
第4章 案例实践分析 | 第54-82页 |
4.1 课程概述 | 第54-59页 |
4.1.1 “大夏学堂”平台介绍 | 第54-55页 |
4.1.2 课程教学设计 | 第55-57页 |
4.1.3 教学实践开展 | 第57-59页 |
4.2 数据采集 | 第59-63页 |
4.3 数据处理与存储 | 第63-64页 |
4.4 数据分析 | 第64-82页 |
4.4.1 体现参与的行为过程数据——学生各类行为表现分析 | 第65-68页 |
4.4.2 体现专注的行为结果数据——互动交流帖子内容的分析 | 第68-76页 |
4.4.3 行为过程与行为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 第76-78页 |
4.4.4 体现持续的行为数据在时间上的变化分析 | 第78-79页 |
4.4.5 问卷补充数据分析 | 第79-82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 第82-8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2-83页 |
5.2 改进对策 | 第83-8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0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87-8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附录 | 第97-102页 |
附录1 《教育技术学专业导航》课程平台资源建设 | 第97-100页 |
附录2 《教育技术学专业导航》课程结束调查问卷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