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21页 |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 时代需求将基础教育改革推向了前沿 | 第11页 |
(二) 当代课程改革是此次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关键 | 第11-12页 |
(三) 历史课程改革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难点之一 | 第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三、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第一章 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沿革概述 | 第21-47页 |
一、 1902 年——1911 年: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雏形时期 | 第21-23页 |
二、 1912 年——1927 年:历史课程标准的逐步成型 | 第23-27页 |
(一) 1912 年——1913 年壬子癸丑学制下的历史课程标准 | 第23-25页 |
(二) 1922 年壬戌学制下的历史课程标准 | 第25-27页 |
三、 1927 年——1949 年:历史课程标准的发展与完善 | 第27-32页 |
(一) 1929 年历史课程标准 | 第28-30页 |
(二) 1932 年——1948 年历史课程标准 | 第30-32页 |
四、 1950 年——1966 年:由“课程标准”向“教学大纲”转变 | 第32-37页 |
(一) 1950 年小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 第34页 |
(二) 1951 年学制改革与 1956 年历史教学大纲 | 第34-36页 |
(三) 1957 年历史教学大纲 | 第36-37页 |
(四) 1963 年历史教学大纲 | 第37页 |
五、 1977——1990:历史教学大纲承前启后的调整时期 | 第37-42页 |
(一) 1978 年——1981 年的历史教学大纲 | 第38-40页 |
(二) 1981 年——1987 年的教学大纲 | 第40-41页 |
(三) 1987 年—1990 年历史教学大纲 | 第41-42页 |
六、 1990 年——1996 年:向素质教育转型时期 | 第42-43页 |
七、 1996 年——今: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回归 | 第43-47页 |
第二章 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变化研究 | 第47-75页 |
一、 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知识目标”的变化 | 第47-58页 |
(一) 清末历史课程标准——知识目标简略,层次模糊,以帝王将相史为主要学习内容 | 第47-48页 |
(二) 民初至北洋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知识目标层次渐明,淡化忠君爱国思想,强调民族主义与进化史观 | 第48-50页 |
(三)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知识目标层次分明,内容详尽,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设置学习内容 | 第50-51页 |
(四)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知识目标内容详细,层次分明,以五种社会形态为指导安排学习内容 | 第51-54页 |
(五) 拨乱反正与调整重建时期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知识目标屡次调整,阶级斗争逐渐淡化 | 第54-55页 |
(六) 20 世纪 90 年代的历史课程标准——阶级斗争与五种社会形态进一步在知识目标中淡化,知识目标设置开始倾向于满足学生需求 | 第55-57页 |
(七) 新世纪历史课程标准——知识目标设置逐渐成熟,五种社会形态进一步淡化,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为指导内容设置的主要史学依据,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 第57-58页 |
二、 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能力目标”的变化 | 第58-68页 |
(一) 1902 年——1923 年:能力目标不明确,达到标准未给定 | 第58-59页 |
(二) 1929 年——1948 年:能力目标逐渐明确,指导措施保证实效 | 第59-61页 |
(三) 1950 年——1980 年:能力目标发展的低迷时期 | 第61-62页 |
(四) 1978 年——2000 年:能力目标的持续发展时期 | 第62-66页 |
(五) 2000 年——今:能力目标的全面发展时期 | 第66-68页 |
三、 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价值观目标”的变化 | 第68-75页 |
(一) 清末历史课程标准——以忠君爱国为主的封建伦理道德价值观 | 第68-69页 |
(二) 民国初年至北洋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自由、平等、亲爱”的价值观 | 第69-70页 |
(三)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三民主义的价值观 | 第70页 |
(四)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历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 第70-71页 |
(五) 改革开放以后至 20 世纪末的历史教学大纲——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向“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嬗变 | 第71-72页 |
(六) 新世纪历史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 第72-75页 |
第三章 影响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因素分析 | 第75-79页 |
一、 意识形态的变化 | 第75-76页 |
二、 社会的变迁 | 第76-77页 |
三、 理论的发展 | 第77页 |
四、 历史课程标准本身存在不足 | 第77-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