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通识教育探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12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2-15页 |
第一章 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发展现状 | 第15-21页 |
一、何为通识教育 | 第15-16页 |
二、国内外通识教育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三、通识教育在我国的推行情况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学践行通识理念的途径与方法 | 第21-29页 |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育现状 | 第21-23页 |
(一)教育目标割裂 | 第21页 |
(二)文理分科与通识教育的矛盾 | 第21-22页 |
(三)历史教育的弱化 | 第22-23页 |
二、高中历史教学践行通识理念的途径 | 第23-25页 |
(一)高中阶段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 第23页 |
(二)历史教育助推通识教育的途径 | 第23-25页 |
三、高中历史教学践行通识理念的方法 | 第25-29页 |
(一)弥补知识割裂的鸿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 第25-26页 |
(二)增加思考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第26页 |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历史思想教育 | 第26-27页 |
(四)提高教学的能力素养,逐渐成为通识之师 | 第27-28页 |
(五)改善单一的人才培养,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通识教育理念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与反思 | 第29-47页 |
一、对教师方面的建议 | 第29-34页 |
(一)现代教师应有通识之广博 | 第31页 |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第31-32页 |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 第32-33页 |
(四)对于教学内容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 第33-34页 |
二、历史课堂应有语言之美 | 第34-37页 |
(一)准确性 | 第34-35页 |
(二)生动性 | 第35-36页 |
(三)情感性 | 第36-37页 |
三、历史授课内容体现会通性 | 第37-39页 |
(一)中国本位历史教学 | 第37-38页 |
(二)世界史与区域文明史 | 第38页 |
(三)加强历史与现实会通问题教学 | 第38-39页 |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 | 第39-44页 |
(一)经典重现——史料教学法 | 第39-41页 |
(二)学科渗透——大文科融合 | 第41-43页 |
(三)激发兴趣——故事性导入 | 第43-44页 |
五、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通识教育反思 | 第44-47页 |
(一)开展丰富的历史专题活动 | 第44页 |
(二)强调在职教师内外功兼具 | 第44-45页 |
(三)提高教师培训课程的质量 | 第45页 |
(四)鼓励教学评估模式多元化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