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1 学习动机 | 第12-15页 |
1.1.1 学习动机的概念 | 第12页 |
1.1.2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1.3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工具 | 第13-14页 |
1.1.4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研究 | 第14页 |
1.1.5 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 | 第14-15页 |
1.2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 | 第15-18页 |
1.2.1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简介 | 第15-16页 |
1.2.2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概念与特征 | 第16页 |
1.2.3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8-20页 |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8页 |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19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19-20页 |
3 研究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研究 | 第20-28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0-21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3.3.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3.3.3 施测与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4 研究结果 | 第23-26页 |
3.4.1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总体状况 | 第23-24页 |
3.4.2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24-25页 |
3.4.3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25-26页 |
3.4.4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 第26页 |
3.5 讨论 | 第26-28页 |
4 研究二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干预 | 第28-44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8-37页 |
4.3.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4.3.3 团体辅导方案 | 第29-36页 |
4.3.4 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4.4 研究结果 | 第37-41页 |
4.4.1 实验组前测与对照组前测比较 | 第37-38页 |
4.4.2 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比较 | 第38-39页 |
4.4.3 实验组前测与实验组后测比较 | 第39-40页 |
4.4.4 对照组前测与对照组后测比较 | 第40页 |
4.4.5 团体观察、辅导效果总结 | 第40-41页 |
4.5 讨论 | 第41-4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5.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44-45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6 教育建议 | 第46-48页 |
6.1 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 | 第46页 |
6.2 树立学习榜样 | 第46页 |
6.3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第46-47页 |
6.4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 第47页 |
6.5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一 | 第54-56页 |
附录二 | 第56-58页 |
附录三 | 第58-60页 |
附录四 | 第60-62页 |
附录五 | 第62-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