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特性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行人特性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30页 |
2.1 行人交通行为理论 | 第17-20页 |
2.1.1 行人交通行为产生机理 | 第17-18页 |
2.1.2 行人交通行为特性 | 第18-19页 |
2.1.3 信控交叉口行人微观交通行为 | 第19-20页 |
2.2 行人决策层行为 | 第20-28页 |
2.2.1 行人决策层交通行为 | 第21-23页 |
2.2.2 行人决策层微观模型 | 第23-27页 |
2.2.3 决策层微观模型比较 | 第27-28页 |
2.3 行人与机动车冲突行为理论 | 第28-29页 |
2.3.1 行人过街行为分析 | 第28页 |
2.3.2 机动车运行行为分析 | 第28-29页 |
2.3.3 临界间隙理论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行人微观交通参数采集 | 第30-44页 |
3.1 图像坐标转换 | 第30-34页 |
3.1.1 摄像机参数标定原理 | 第30-32页 |
3.1.2 摄像机参数标定方法 | 第32-34页 |
3.2 摄像机参数标定 | 第34-38页 |
3.2.1 数据采集 | 第34-35页 |
3.2.2 摄像机内外部参数标定过程 | 第35-36页 |
3.2.3 参数标定结果验证 | 第36-38页 |
3.3 行人微观交通参数提取 | 第38-43页 |
3.3.1 位移 | 第38-39页 |
3.3.2 步行速度 | 第39-42页 |
3.3.3 加速度 | 第42-43页 |
3.3.4 运动轨迹 | 第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行人过街行为决策模型 | 第44-61页 |
4.1 过街速度影响因素 | 第44-50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44页 |
4.1.2 行人过街速度统计分析 | 第44-48页 |
4.1.3 过街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4.2 改进社会力模型 | 第50-52页 |
4.2.1 原始社会力模型分析 | 第50页 |
4.2.2 初始模型的改进 | 第50-52页 |
4.3 行人过街行为决策模型 | 第52-57页 |
4.3.1 人要素分析 | 第53-54页 |
4.3.2 车要素分析 | 第54-55页 |
4.3.3 道路要素分析 | 第55-56页 |
4.3.4 过街行为决策建模 | 第56-57页 |
4.4 决策模型参数标定 | 第57-60页 |
4.4.1 标定基础 | 第58页 |
4.4.2 期望速度与松弛时间标定 | 第58-59页 |
4.4.3 强度参数与距离参数标定 | 第59页 |
4.4.4 参数标定结果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过街行人与转弯机动车冲突分析 | 第61-78页 |
5.1 行人与转弯机动车冲突分析 | 第61-64页 |
5.1.1 不同信号控制方式交叉口冲突分析 | 第61-63页 |
5.1.2 不同转向机动车与行人冲突分析 | 第63-64页 |
5.2 过街行人临界间隙计算 | 第64-73页 |
5.2.1 行人选择间隙统计 | 第64-66页 |
5.2.2 行人临界间隙计算模型 | 第66-68页 |
5.2.3 行人临界间隙计算 | 第68-70页 |
5.2.4 行人临界间隙值验证 | 第70-73页 |
5.3 临界间隙值分析 | 第73-77页 |
5.3.1 不同冲突点临界间隙比较分析 | 第73页 |
5.3.2 不同冲突点接受间隙及最大拒绝间隙分析 | 第73-75页 |
5.3.3 不同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临界间隙分析 | 第75-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1. 结论 | 第78-79页 |
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附录1 | 第88-91页 |
附录2 | 第91-93页 |
附录3 | 第93-94页 |
附录4 | 第94-95页 |
附录5 | 第95-96页 |
附录6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