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与车道配置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收费站设计与交通特性分析第19-29页
    2.1 收费站系统构成第19-21页
        2.1.1 收费设施第19页
        2.1.2 收费站分类第19-21页
    2.2 收费广场车道布局设计第21-25页
        2.2.1 收费通道设计相关规范第21-22页
        2.2.2 收费广场车道布局第22页
        2.2.3 MTC车道布局设计第22-23页
        2.2.4 ETC车道布局设计第23-24页
        2.2.5 TTC车道布局第24-25页
    2.3 收费站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第25-26页
        2.3.1 车辆通过收费站的过程第25页
        2.3.2 车道选择特性第25页
        2.3.3 车辆速度分布特性第25-26页
        2.3.4 车辆穿插特性第26页
    2.4 收费站设计理论及工具介绍第26-28页
        2.4.1 排队理论第27-28页
        2.4.2 VISSIM简介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基于通行耗时的收费站PCE研究第29-44页
    3.1 收费站交通调查和数据分析第29-36页
        3.1.1 收费站选择和交通量特性分析第29-30页
        3.1.2 到达车种分析第30-31页
        3.1.3 车辆到达特性分析第31-34页
        3.1.4 车辆服务时间特性分析第34-35页
        3.1.5 车辆延误分析第35-36页
    3.2 车辆折算系数分析第36-37页
        3.2.1 车辆动态交通分析第36-37页
        3.2.2 车头时距法的延伸第37页
    3.3 收费站通行耗时分析第37-41页
        3.3.1 进入渐变段模型第38-39页
        3.3.2 收费服务阶段模型第39-40页
        3.3.3 离开渐变段模型第40-41页
    3.4 折算系数的计算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收费站通行能力研究和服务水平划分第44-62页
    4.1 收费通道通行能力分析第44-48页
        4.1.1 MTC通道通行能力分析第44-45页
        4.1.2 ETC通道通行能力分析第45-46页
        4.1.3 复式通道通行能力分析第46-48页
    4.2 收费站系统通行能力的确定第48-51页
        4.2.1 基本通行能力第48-49页
        4.2.2 实际通行能力第49-50页
        4.2.3 设计通行能力与延误分析第50-51页
    4.3 收费站通行能力仿真分析第51-59页
        4.3.1 仿真方案设计第51-52页
        4.3.2 仿真模型建立和误差分析第52-53页
        4.3.3 仿真输出结果统计分析第53-59页
    4.4 收费站服务水平划分第59-61页
        4.4.1 服务水平分级指标的确定第59-60页
        4.4.2 收费站服务水平的等级划分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收费站车道配置与运营策略第62-74页
    5.1 收费站车道数的设计第62-63页
        5.1.1 通道数的确定第62页
        5.1.2 车道配置与运营策略的提出第62-63页
    5.2 车道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第63-66页
        5.2.1 收费站车辆排队模型第63-64页
        5.2.2 收费系统成本分析第64-65页
        5.2.3 车道开启数量优化模型第65-66页
    5.3 实例分析第66-73页
        5.3.1 设计和运营收费广场第66-70页
        5.3.2 灵敏度分析与长期运营策略第70-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及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附录1第80-82页
附录2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路网结构对常规公交系统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