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熊纬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0页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第7-8页
    1.2 研究现状和创新第8页
        1.2.1 国内外论著研究第8页
        1.2.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8页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8-10页
2 熊纬简介及其创作成果第10-13页
    2.1 熊纬简介第10-11页
    2.2 熊纬音乐创作成果第11-13页
3 熊纬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第13-28页
    3.1 熊纬声乐作品的体裁第13-17页
        3.1.1 声乐单曲第13-14页
        3.1.2 声乐套曲第14-15页
        3.1.3 歌剧、音乐剧第15-16页
        3.1.4 多重唱、合唱第16-17页
    3.2 熊纬声乐作品的主要风格第17-19页
        3.2.1 民族风格第17-18页
        3.2.2 通俗风格第18页
        3.2.3 戏歌风格第18-19页
    3.3 熊纬声乐作品的曲式特点第19-22页
        3.3.1 单二部曲式第19-21页
        3.3.2 单三部曲式第21-22页
    3.4 熊纬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第22-28页
        3.4.1 巧妙运用民间音乐元素第22-25页
            3.4.1.1 恰当运用江西经典民歌第22-23页
            3.4.1.2 巧妙运用江西传统红色音乐第23-24页
            3.4.1.3 灵活运用江西传统戏曲声腔艺术音乐第24-25页
        3.4.2 其他音乐创作特点第25-28页
4 熊纬声乐作品的演唱品析第28-40页
    4.1《万山红遍》第28-32页
        4.1.1《万山红遍》作品分析第28-30页
        4.1.2《万山红遍》演唱分析第30-32页
        4.1.3《万山红遍》情感把握第32页
    4.2《庐山恋》第32-36页
        4.2.1《庐山恋》作品分析第32-34页
        4.2.2《庐山恋》演唱分析第34-35页
        4.2.3《庐山恋》情感把握第35-36页
    4.3《青花》第36-40页
        4.3.1《青花》作品分析第36-37页
        4.3.2《青花》演唱分析第37-38页
        4.3.3《青花》情感把握第38-40页
5 熊纬的艺术成就第40-46页
    5.1 熊纬音乐创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因素第40-42页
        5.1.1 社会氛围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第40页
        5.1.2 受到系统规范的专业教育第40-41页
        5.1.3 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第41页
        5.1.4 个人的喜爱与追求第41-42页
    5.2 熊纬音乐艺术创作的主要贡献第42-44页
        5.2.1 立足红土地,讴歌家乡美第42页
        5.2.2 为时代唱赞歌第42页
        5.2.3 创作领域宽泛且产量高第42-43页
        5.2.4 很好地展现江西本土的音乐风情第43页
        5.2.5 引领音乐创作的新时尚第43-44页
    5.3 熊纬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第44-46页
        5.3.1 推广江西音乐第44页
        5.3.2 推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附录第48-51页
    1.《万山红遍》谱例第48-49页
    2.《庐山恋》谱例第49-50页
    3.《青花》谱例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李斯特《但丁交响曲》管窥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西南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琵琶作品创作及演奏中的分析研究--以《山之舞》,《山之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