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

从李斯特《但丁交响曲》管窥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3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7-11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7-9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科学意义第11页
        (二)实践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李斯特的宗教思想第13-19页
    一、个人成长经历第13-15页
        (一)家庭因素第13-14页
        (二)爱情因素第14-15页
    二、外界因素的影响第15-17页
        (一)重要人物因素第15-17页
        (二)社会活动因素第17页
    三、李斯特的宗教思想内涵第17-19页
第二章 《但丁交响曲》的创作特征第19-45页
    一、曲式结构第19-22页
        (一)第一乐章第19-21页
        (二)第二乐章第21-22页
    二、调式调性第22-25页
        (一)大小调式的交替第22-23页
        (二)近关系调的运用第23页
        (三)远关系调的运用第23-25页
    三、主题旋律第25-36页
        (一)构成旋律的主要音程第25-30页
        (二)音列式旋律第30-33页
        (三)主要节奏型第33-36页
    四、和声手法第36-38页
        (一)导VII和弦的运用第36页
        (二)正和弦的运用第36页
        (三)简洁的织体构成第36-38页
    五、配器手法第38-45页
        (一)“地狱”“炼狱”的音色化第38-40页
        (二)声部间复调性织体的层次关系第40-41页
        (三)弦乐组的音型化第41-42页
        (四)个别乐器的特殊效果第42-45页
第三章 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第45-53页
    一、题材选择方面第45-46页
    二、人物刻画方面第46-50页
        (一)对魔鬼的刻画第46-47页
        (二)对人的刻画第47-49页
        (三)对上帝的刻画第49-50页
    三、表现技法方面第50-53页
        (一)宗教与民族结合的调性第50-51页
        (二)教堂与世俗结合的配器第51页
        (三)文学与音乐结合的结构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一第57-60页
附录二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筝乐文化的异同
下一篇:熊纬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