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观角度对比分析《诗经》鸟意象的英译处理对起兴句效果传达的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致谢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1.1 源起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8页 |
1.3 本文结构 | 第8-10页 |
第2章 研究背景和文化翻译观 | 第10-21页 |
2.1 《诗经》译本及其研究 | 第10-14页 |
2.1.1 《诗经》译本 | 第10-11页 |
2.1.2 《诗经》英译研究 | 第11-14页 |
2.2 译者介绍 | 第14-16页 |
2.2.1 许渊冲 | 第14-15页 |
2.2.2 理雅各(James Legge) | 第15-16页 |
2.3 兴和意象 | 第16-18页 |
2.3.1 兴 | 第16-17页 |
2.3.2 意象 | 第17-18页 |
2.4 文化翻译观 | 第18-21页 |
2.4.1 文化转向 | 第18页 |
2.4.2 语言与文化 | 第18-19页 |
2.4.3 解码与编码 | 第19-20页 |
2.4.4 对等问题 | 第20-21页 |
第3章 《诗经》起兴句中的鸟意象英译实例分析 | 第21-50页 |
3.1 雎鸠、鸳鸯、凫鹭 | 第21-27页 |
3.2 燕、鹊 | 第27-30页 |
3.3 雉、鸡 | 第30-35页 |
3.4 凤凰 | 第35-36页 |
3.5 鸨羽、雁 | 第36-38页 |
3.6 黄鸟 | 第38-42页 |
3.7 鸱鸮/鸮 | 第42-43页 |
3.8 鸠/鸤鸠 | 第43-45页 |
3.9 鵻、鹤、鹭 | 第45-50页 |
第4章 兴与意象的关系及策略总结 | 第50-52页 |
4.1 兴与意象 | 第50-51页 |
4.2 佳译策略总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