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法 | 第12页 |
1.3.2 访谈法 | 第12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12-13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2.1 核心素养与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1.1 核心素养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1.2 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气质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2.1 国外气质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2.2 国内气质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2.3 气质理论与地理核心素养相关性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3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3.1 核心概念 | 第19-20页 |
3.1.1 气质 | 第19页 |
3.1.2 素养 | 第19页 |
3.1.3 核心素养 | 第19页 |
3.1.4 地理核心素养 | 第19-20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3.2.1 气质类型理论 | 第20-21页 |
3.2.2 多元智力理论 | 第21页 |
3.2.3 发现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3.2.4 元认知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3.2.5 地理核心素养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5-29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4.3 研究步骤 | 第26-27页 |
4.4 研究工具和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4.4.1 陈会昌气质量表 | 第27-28页 |
4.4.2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第28页 |
4.4.3 气质类型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测量与鉴定 | 第28页 |
4.4.4 数据统计 | 第28-29页 |
5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 第29-41页 |
5.1 研究对象气质类型统计 | 第29-30页 |
5.2 不同气质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平均分及其显著性 | 第30-33页 |
5.2.1 不同气质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总成绩平均分的统计与分析 | 第30-31页 |
5.2.2 不同气质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总成绩平均分显著性的统计与分析 | 第31-33页 |
5.3 不同气质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各方面平均分及其显著性 | 第33-37页 |
5.3.1 不同气质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平均分与显著性的统计与分析 | 第33-34页 |
5.3.2 不同气质高中生综合思维素养平均分与显著性的统计与分析 | 第34-35页 |
5.3.3 不同气质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平均分与显著性的统计与分析 | 第35-36页 |
5.3.4 不同气质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平均分与显著性的统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5.4 高中生气质差异对地理核心素养习得影响的讨论 | 第37-41页 |
5.4.1 高中生气质差异对人地协调观素养习得的影响 | 第37页 |
5.4.2 高中生气质差异对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习得的影响 | 第37-38页 |
5.4.3 高中生气质差异对区域认知素养习得的影响 | 第38页 |
5.4.4 高中生气质差异对地理实践力素养习得的影响 | 第38-41页 |
6 论文研究对教师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启示 | 第41-47页 |
6.1 地理教师要努力学习气质理论知识与地理核心素养知识 | 第41页 |
6.2 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气质偏见 | 第41-42页 |
6.3 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相结合,适应学生气质类型多样化的特点 | 第42-43页 |
6.4 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气质类型学生因材施教,趋利避害 | 第43-44页 |
6.5 选择适合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地理学科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6.6 增强高中生对自身气质特点的认识,提高高中生元认知能力 | 第45-46页 |
6.7 培养不同气质学生发现学习能力,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习得 | 第46-4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47页 |
7.2 本文特点与创新之处 | 第47-48页 |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8-49页 |
附录一 气质调查量表 | 第49-52页 |
附录二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测试问卷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