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艺术生地理课堂实践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艺术高考生分层教学研究现状第12-16页
        1.4.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3 研究现状的不足第15-16页
2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第16-20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6页
        2.1.1 高中艺术生第16页
        2.1.2 分层教学第16页
    2.2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第16-18页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6-17页
        2.2.2 多元智能理论第17页
        2.2.3 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第17页
        2.2.4 “因材施教”理论第17-18页
    2.3 分层教学的几种常见模式第18页
        2.3.1 分班模式第18页
        2.3.2 分层走班模式第18页
        2.3.3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第18页
        2.3.4 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第18页
    2.4 “分层教学”与“差异性教学”第18-20页
3 艺术高考生文化课现状调查分析第20-34页
    3.1 调查的目的、对象及问题设计情况第20页
    3.2 艺术生文化课的现状调查分析第20-30页
    3.3 结论与反思第30-34页
        3.3.1 结论第30-32页
        3.3.2 反思第32-34页
4 艺术高考生地理课堂分层教学理论策略第34-41页
    4.1 分层教学的原则第34页
        4.1.1 学生主体原则第34页
        4.1.2 全面发展原则第34页
        4.1.3 动态发展原则第34页
    4.2 分层教学策略第34-41页
        4.2.1 教学目标分层第34-37页
        4.2.2 教学内容分层第37-39页
        4.2.3 作业分层第39-40页
        4.2.4 评价分层第40-41页
5 艺术高考生地理课堂分层教学实践方案第41-51页
    5.1 艺术生分层教学实验模式第41页
    5.2 实验假设和实验目的第41页
    5.3 实验工具和实验对象第41-42页
        5.3.1 实验工具第41-42页
        5.3.2 实验对象第42页
    5.4 实验前测和无关变量控制第42-43页
        5.4.1 实验前测第42页
        5.4.2 无关变量控制第42-43页
    5.5 艺术生分层第43-44页
    5.6 课堂教学实施第44-51页
        5.6.1 分层教学目标的实施第44页
        5.6.2 分层教学内容的实施第44-46页
        5.6.3 分层作业的实施第46-49页
        5.6.4 分层教学评价的实施第49-51页
6 分层教学实验结果分析第51-55页
    6.1 实验9月前测与12月考、1月考分层人数对比第51页
    6.2 实验班与对照班12月考地理成绩分析比较第51-52页
    6.3 实验班与对照班1月考地理成绩分析比较第52页
    6.4 基本结论第52-53页
        6.4.1 分层教学对艺术生地理成绩有明显提高第52-53页
        6.4.2 分层教学对提高艺术生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有一定效果第53页
    6.5 分层教学实验反思第53-55页
7 结语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件第58-72页
    附件1 29中艺术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第58-60页
    附件2:地理《专题----风》分层教学设计第60-70页
    附件3:29中高二2班和3班9月份、12月、1月地理考成绩表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兰州鲇生长性状相关基因的分离、序列特征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下一篇:兰州鲇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