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偏误分析--以兰州理工大学对外汉语高级写作班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学生习作偏误分析 | 第13-24页 |
1.1 内容方面 | 第13-21页 |
1.1.1 汉字 | 第13-15页 |
1.1.2 词语 | 第15-18页 |
1.1.3 句法篇章 | 第18-21页 |
1.2 格式方面 | 第21-22页 |
1.3 标点符号方面 | 第22-24页 |
1.3.1 标点符号的书写 | 第22页 |
1.3.2 标点符号的选用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对写作教学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 第24-30页 |
2.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2.2 课堂观察记录分析 | 第26-28页 |
2.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学生汉语写作中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30-35页 |
3.1 学生自身原因 | 第30-31页 |
3.2 课程原因 | 第31-32页 |
3.3 教师原因 | 第32-33页 |
3.4 其他语言的干扰 | 第33-34页 |
3.5 目的语内部原因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写作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 第35-41页 |
4.1 转移课堂讲解内容的重心 | 第35页 |
4.2 丰富课堂练习的内容 | 第35-36页 |
4.3 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 第36-37页 |
4.3.1 增加课堂讨论的环节 | 第36-37页 |
4.3.2 安排课堂小游戏 | 第37页 |
4.4 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 | 第37-39页 |
4.5 改进批改和讲评作业的方式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70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