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中地理微课开发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9-11页
        1.3.1 研究内容第9-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第11-13页
        1.4.1 研究思路第11页
        1.4.2 论文结构第11-13页
第2章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第13-22页
    2.1 研究综述第13-17页
        2.1.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页
        2.1.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7页
    2.2 相关概念第17-20页
        2.2.1 微课第17页
        2.2.2 互联网思维第17-19页
        2.2.4 非正式学习第19-20页
    2.3 理论基础第20-22页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0页
        2.3.2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第20-21页
        2.3.3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第21-22页
第3章 微课的优势及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2-34页
    3.1 微课的优势第22-23页
        3.1.1 微型化的优势第22页
        3.1.2 技术上的优势第22-23页
    3.2 微课开发与应用的访谈调查第23-29页
        3.2.1 调查概述第23-25页
        3.2.2 调查结果第25-27页
        3.2.3 调查分析第27-29页
    3.3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课开发理念第29-34页
        3.3.1 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微课开发的相关问题第29-32页
        3.3.2 微课开发的基本的课程观点第32-33页
        3.3.3 微课设计与制作的思路第33-34页
第4章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第34-56页
    4.1 微课的开发思路第34-36页
        4.1.1 开发目的第34-35页
        4.1.2 开发原则第35-36页
    4.2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中地理微课设计第36-40页
        4.2.1 微课目标的确定第36-37页
        4.2.2 微课内容的选择第37-38页
        4.2.3 微课内容的组织第38-40页
    4.3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第40-47页
        4.3.1 制作流程第40-42页
        4.3.2 制作技术的可行性第42-44页
        4.3.3 制作开发计划表第44-45页
        4.3.4 互联网思维在制作中的应用第45-47页
    4.4 开发案例第47-56页
        4.4.1 教学设计第47-52页
        4.4.2 制作策划第52-54页
        4.4.3 互联网思维在其中的体现第54-56页
第5章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中地理微课应用及评价第56-62页
    5.1 高中地理微课的应用第56-59页
        5.1.1 应用范围及方式第56-57页
        5.1.2 应用价值第57-58页
        5.1.3 应用条件第58-59页
    5.2 基于互联网思维高中地理微课的评价第59-62页
        5.2.1 数据思维对微课评价方式的改变第59页
        5.2.2 高中地理微课的评价指标第59-6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5页
    6.1 总结第62-63页
    6.2 不足第63页
    6.3 展望第63-65页
附录A第65-66页
附录B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运用于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空间认知的中学网络地图教学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