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言 | 第7-18页 |
第一章 项目教学法及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18-28页 |
第一节 项目教学法 | 第18-21页 |
一、内涵 | 第18-20页 |
(一) 项目的定义 | 第18页 |
(二)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 第18-20页 |
(三) 综合探究课中的项目教学法 | 第20页 |
二、优势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厘定 | 第21-25页 |
一、与任务驱动法的比较 | 第21-22页 |
二、与“综合探究”的关系 | 第22-25页 |
(一) 两者的性质不同 | 第22-23页 |
(二)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 第23页 |
(三) 两者的内容不同 | 第23-25页 |
第三节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质 | 第25-28页 |
一、以项目为中心 | 第25-26页 |
二、以成果为驱动力 | 第26页 |
三、以真实情境为学习环境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项目教学法运用到综合探究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8-37页 |
第一节 必要性分析 | 第28-33页 |
一、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结果 | 第28-30页 |
二、提高综合探究课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 第30-31页 |
三、面对高考探究题形式多样的必然选择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 第33-37页 |
一、综合探究课定位的实践性为项目教学法提供了操作上的可行性 | 第33-34页 |
二、探究活动目标为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现实依据 | 第34-35页 |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偏好为项目教学法推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37-52页 |
第一节 综合探究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7-43页 |
一、调查研究 | 第37-41页 |
(一) 文献分析 | 第37-38页 |
(二) 访谈 | 第38-41页 |
二、部分关键性问题 | 第41-43页 |
(一) 教学方法难把握 | 第41-42页 |
(二) 教学课时有限 | 第42页 |
(三) 探究的深度不足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项目教学法的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一、综合探究课课时少和项目研究耗时长之间的矛盾 | 第43-44页 |
二、学生能力不足和项目研究能力需求高之间的矛盾 | 第44页 |
第三节 项目教学法提高综合探究课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 第44-52页 |
一、项目微型化 | 第45-47页 |
(一) 简化多余环节 | 第45页 |
(二) 缩小项目研究范围 | 第45-46页 |
(三) 分散实施 | 第46-47页 |
二、开发跨学科项目 | 第47-48页 |
(一) 政治和历史的跨学科项目研究 | 第47-48页 |
(二) 政治和地理的跨学科项目研究 | 第48页 |
三、提供指导性文件 | 第48-52页 |
(一) 项目指导书 | 第49-50页 |
(二) 项目计划表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项目教学法适用的操作流程及行动研究 | 第52-63页 |
第一节 适用的操作流程 | 第52-57页 |
一、确定项目 | 第52-54页 |
二、制订计划 | 第54-55页 |
三、实施项目 | 第55页 |
四、汇报成果,提出问题 | 第55-56页 |
五、修改成果,走向应用 | 第56-57页 |
第二节 行动研究 | 第57-63页 |
一、行动研究说明 | 第57-58页 |
(一) 行动研究的目的 | 第57页 |
(二) 行动研究的内容 | 第57页 |
(三) 行动研究的对象 | 第57-58页 |
(四) 行动研究的过程 | 第58页 |
二、行动研究案例 | 第58-60页 |
三、行动研究的效果与反思 | 第60-63页 |
(一) 行动研究的效果 | 第60-62页 |
(二) 行动研究的反思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附录A: 关于项目教学法适用的有效性的调查问卷 | 第64-66页 |
附录B: 教师对项目教学法运用于综合探究课教学的认同感的访谈提纲 | 第66-67页 |
附录C: 项目指导书 | 第67-68页 |
附录D: 项目计划表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