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引言 | 第12-21页 |
| ·牛乳的化学组成及特性 | 第12页 |
| ·酸乳概述 | 第12-15页 |
| ·酸乳定义及其功能 | 第12-13页 |
| ·酸乳发酵常用的乳酸细菌 | 第13-15页 |
| ·酸乳中糖类物质的代谢机制 | 第15-20页 |
| ·同型乳酸发酵 | 第15页 |
| ·异型乳酸发酵 | 第15页 |
| ·双歧途径 | 第15-20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供试菌种 | 第21页 |
| ·原料 | 第21页 |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21-22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 ·染色方法 | 第22页 |
| ·总酸的测定 | 第22页 |
| ·糖类物质的检测 | 第22-25页 |
| ·有机酸的检测 | 第25-27页 |
| ·实验内容 | 第27-31页 |
| ·菌种的活化 | 第27-29页 |
| ·酸乳的制作 | 第29-30页 |
| ·酸乳中还原糖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30页 |
| ·酸乳中有机酸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30页 |
| ·单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30页 |
| ·双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30页 |
| ·三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30页 |
| ·几种市售酸乳中还原糖和有机酸的定量检测 | 第30-3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5页 |
| ·酸乳中还原糖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31-36页 |
| ·柱前衍生化 HPLC 检测酸乳中的还原糖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31-32页 |
| ·鲜牛奶及酸乳中还原糖的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 ·柱前衍生化 HPLC 检测酸乳中还原糖方法学考察 | 第33-36页 |
| ·酸乳中有机酸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36-44页 |
| ·酸乳中有机酸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36-38页 |
| ·HPLC 检测酸乳中的有机酸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8-41页 |
| ·鲜奶和酸乳中有机酸的定性分析 | 第41-42页 |
| ·HPLC 分析酸乳中有机酸方法学考察 | 第42-44页 |
| ·酸乳样品中还原糖和有机酸最低检测含量的确定 | 第44页 |
| ·单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4-47页 |
| ·St 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4-45页 |
| ·Lb 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5-46页 |
| ·La 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 ·双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7-49页 |
| ·Lb 和 St 双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7-48页 |
| ·La 和 St 双菌株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8-49页 |
| ·Lb、St 和 La 复合发酵酸乳过程中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9-51页 |
| ·几种市售酸乳还原糖和有机酸的检测 | 第51-55页 |
| ·市售酸乳还原糖和有机酸的检测 | 第51-53页 |
| ·市售酸乳还原糖和有机酸的定量检测结果 | 第53-55页 |
| 4 结论 | 第55-57页 |
| ·酸乳中还原糖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55页 |
| ·酸乳中有机酸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55页 |
| ·单菌株发酵酸乳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55页 |
| ·双菌株发酵酸乳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55页 |
| ·三菌株发酵酸乳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55-56页 |
| ·市售酸乳的检测结果 | 第56-57页 |
| 5 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