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食用色素论文

红曲菌液态发酵生产红、橙、黄色素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红曲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第8页
   ·红曲色素第8-11页
     ·红曲色素的种类及结构第8-10页
     ·红曲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0-11页
     ·红曲色素的理化性质第11页
   ·红曲色素的生产及研究进展第11-13页
     ·红曲色素的生产现状第11-12页
     ·红曲色素研究与开发现状第12-13页
   ·立题意义及依据第13-14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5-20页
   ·实验材料第15-17页
     ·菌种第1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15-16页
     ·主要试剂第16页
     ·培养基第16页
     ·培养方法第16-17页
   ·实验方法第17-20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第17页
     ·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第17页
     ·突变株筛选第17页
     ·色价测定方法第17-18页
     ·发酵液菌体量测定第18页
     ·色素板层析第18页
     ·桔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第18-19页
     ·萃取剂脂肪酸成分测定方法第19-20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0-47页
   ·高产红、橙、黄色素红曲菌的筛选第20-28页
     ·红曲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探索第20-22页
     ·紫外照射时间对红曲原生质体致死率的影响第22-23页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高产红色素红曲菌株第23-25页
     ·红曲菌发酵液桔霉素含量检测第25页
     ·产橙、黄色素红曲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液特性比较第25-27页
     ·小结第27-28页
   ·Monascus sp. H1102-5 液态发酵高产红色素培养基的优化第28-33页
     ·碳源和氮源种类对红曲菌液态发酵产红色素及菌体量的影响第28-29页
     ·碳源、氮源、无机盐浓度对红曲菌液态发酵产红色素的影响第29-32页
     ·正交实验优化培养基第32-33页
     ·小结第33页
   ·红曲菌萃取发酵偶联体系生产橙、黄色素方法的建立第33-41页
     ·萃取剂对红曲菌液态发酵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探究第33-36页
     ·双液相偶联萃取发酵生产红曲橙、黄色素方法的探索第36-39页
     ·萃取相中红曲黄、橙色素的提取方案初步探究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红曲红、橙、黄色素的发酵及色素特性研究第41-47页
     ·红曲菌 Monascus sp. H1102-5 偶联萃取发酵所产色素种类及分布探究第41-43页
     ·红曲菌发酵液中黄、橙色素的分离及解析第43-44页
     ·国内外红曲橙、黄色素及相关标准中有关指标的比较和讨论第44-46页
     ·小结第46-47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主要结论第47-48页
 展望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醚多元醇胺化催化剂的研究
下一篇:微波快速合成石墨烯/纳米银及电化学传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