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8页 |
·选题的背景及价值 | 第8-9页 |
·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9-10页 |
·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量词的本体研究 | 第10-14页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量词研究 | 第14-18页 |
2. 动状型量词概说 | 第18-29页 |
·动状型量词的系源研究 | 第18-20页 |
·动状型量词的起源和发展 | 第18-19页 |
·动状型量词语义演变的个案研究 | 第19-20页 |
·动状型量词的现时表现 | 第20-29页 |
·动状型量词的分类 | 第20-22页 |
·动状型量词的语法特征 | 第22-23页 |
·动状型量词的语义性质 | 第23-26页 |
·动状型量词的语义认知分析 | 第26-29页 |
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中的动状型量词研究 | 第29-44页 |
·《发展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的编排研究 | 第29-35页 |
·《发展汉语》对动状型量词教学的安排 | 第29-33页 |
·对《发展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编排的评价 | 第33-35页 |
·《博雅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的编排研究 | 第35-42页 |
·《博雅汉语》对动状型量词教学的安排 | 第36-39页 |
·对《博雅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编排的评价 | 第39-42页 |
·《发展汉语》和《博雅汉语》对比研究 | 第42-44页 |
4. 留学生习得动状型量词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44-59页 |
·调查问卷介绍 | 第44-48页 |
·理论依据 | 第44-45页 |
·调查目的、方式及相关说明 | 第45-46页 |
·调查对象 | 第46-47页 |
·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47-48页 |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48-59页 |
·对量词主观性认识的统计与分析 | 第48-49页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 第49-50页 |
·汉语学习者的母语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 第50-51页 |
·汉语水平对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 第51-53页 |
·易混词汇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 第53-54页 |
·所搭配名词的形状特征对习得动状型量词影响的分析 | 第54-56页 |
·所搭配名词的典型性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 第56-57页 |
·语义认知分析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 第57-59页 |
5. 动状型量词教学的思考与启示 | 第59-63页 |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编写的启示 | 第59-60页 |
·动状型量词教学方法的思考 | 第60-61页 |
·对动状型量词教学层级的思考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