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互文单位的翻译表征
致谢 | 第1-7页 |
论文摘要 | 第7-10页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第10-15页 |
引言 | 第15-21页 |
第1章 互文性理论概述 | 第21-42页 |
·互文性实质 | 第21-27页 |
·西方的互文性研究 | 第21-23页 |
·俄罗斯的互文性研究 | 第23-25页 |
·国内互文性研究 | 第25-27页 |
·互文性翻译研究综述 | 第27-33页 |
·互文性翻译研究在西方 | 第28-29页 |
·互文性翻译研究在俄罗斯 | 第29-31页 |
·互文性翻译研究在国内 | 第31-33页 |
·本论文中涉及的互文性翻译研究术语界定 | 第33-41页 |
·互文性与互文及其相关派生术语 | 第33-34页 |
·互文性与先例现象 | 第34-37页 |
·互文性与语言信息单位 | 第37-39页 |
·互文性与模因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2章 互文单位产生的机制、特点及其识别 | 第42-73页 |
·互文单位产生的机制及其特点 | 第42-47页 |
·互文单位的定义 | 第42-43页 |
·互文单位产生机制 | 第43-45页 |
·互文单位的特点 | 第45-47页 |
·互文单位的识别 | 第47-70页 |
·显性互文单位识别 | 第49-56页 |
·隐性互文单位识别 | 第56-70页 |
小结 | 第70-73页 |
第3章 翻译表征与互文性 | 第73-105页 |
·翻译表征实质 | 第73-74页 |
·翻译表征的优势 | 第74-76页 |
·翻译表征理论与互文性的契合 | 第76-78页 |
·互文单位翻译表征宏观指导原则 | 第78-87页 |
·关联原则 | 第78-84页 |
·简明原则 | 第84-85页 |
·和谐原则 | 第85-87页 |
·互文单位翻译表征微观参考要素 | 第87-103页 |
·互文单位前文本的认知度 | 第88-90页 |
·互文单位在此文本中作用层面 | 第90-93页 |
·互文单位在此文本中的主要功能 | 第93-94页 |
·互文形式、分类和手法 | 第94-103页 |
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4章 互文单位信息损失、传译及其补偿 | 第105-140页 |
·信息损失原因 | 第106-117页 |
·语言体系 | 第106-111页 |
·互文百科 | 第111-114页 |
·作者有意设置互文障碍 | 第114-117页 |
·互文单位信息传译方法 | 第117-129页 |
·语义层互文单位 | 第118-120页 |
·元符号层互文单位 | 第120-125页 |
·元元符号层互文单位 | 第125-129页 |
·互文单位信息补偿 | 第129-136页 |
·翻译注释 | 第129-134页 |
·改写 | 第134-136页 |
小结 | 第136-140页 |
结语 | 第140-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