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概念介绍 | 第9-11页 |
·财政分权 | 第9-11页 |
·地方政府官员晋升锦标赛 | 第11页 |
·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财政分权理论 | 第14-19页 |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 第14-18页 |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 | 第18-19页 |
·财政分权的实证研究 | 第19-31页 |
·财政分权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 第19-24页 |
·财政分权与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关系 | 第24-27页 |
·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的影响 | 第27-28页 |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财政分权的衡量方式 | 第29-31页 |
·锦标赛晋升机制相关理论 | 第31-33页 |
·锦标赛的定义 | 第31页 |
·我国地方官员锦标赛晋升机制 | 第31-32页 |
·锦标赛与政府官员的激励 | 第32-33页 |
·外部性理论与教育的社会收益率理论 | 第33-36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33-34页 |
·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相关研究 | 第34-36页 |
第3章 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与教育财政体制 | 第36-44页 |
·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 | 第36-39页 |
·我国财政体制变革 | 第36-37页 |
·我国的转移支付 | 第37-39页 |
·各国财政体制概览 | 第39页 |
·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 | 第39-40页 |
·我国教育财政体制 | 第40-44页 |
·我国教育现状 | 第40-42页 |
·我国教育财政体制历史变革 | 第42-43页 |
·我国教育财政现状 | 第43-44页 |
第4章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的影响:机制与模型 | 第44-68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文献综述 | 第45-46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3页 |
·地方政府官员晋升锦标赛 | 第47页 |
·分权化的财政体制与教育财政体制 | 第47-50页 |
·教育的正外部性 | 第50-52页 |
·财政分权影响教育供给的主要因素总结 | 第52-53页 |
·理论模型的初步分析 | 第53-62页 |
·理论模型设定 | 第53-54页 |
·财政分权和财政集权情况下的分析 | 第54-59页 |
·扩展模型 | 第59-62页 |
·理论模型的结论 | 第62页 |
·理论模型的扩展分析 | 第62-66页 |
·效用函数的设定 | 第62-63页 |
·最优解的求解 | 第63-64页 |
·地区禀赋的差异与地方公共服务的关系 | 第64-65页 |
·实际资本收益率与地方公共服务的关系 | 第65页 |
·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体系的特点与地方公共服务的关系 | 第65-66页 |
·本章结论 | 第66-68页 |
第5章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数量的影响:实证分析 | 第68-100页 |
·引言 | 第68页 |
·指标介绍 | 第68-74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68-69页 |
·解释变量 | 第69-74页 |
·教育供给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区域间比较 | 第74-81页 |
·国际比较 | 第74-76页 |
·我国与一些典型国家的比较 | 第76-78页 |
·我国不同地区的情况 | 第78-81页 |
·回归分析 | 第81-97页 |
·回归模型构建与形式设定 | 第81-82页 |
·数据说明与描述 | 第82-84页 |
·地级数据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84-90页 |
·省级数据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90-97页 |
·本章结论 | 第97-100页 |
第6章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区域差异的影响 | 第100-141页 |
·引言 | 第100-102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103页 |
·对于我国的研究 | 第102页 |
·对于其他国家的研究 | 第102-103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3-104页 |
·财政分权 | 第103-104页 |
·教育财政体制的分权 | 第104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104页 |
·描述统计 | 第104-117页 |
·衡量区域差异的指标 | 第105-109页 |
·区域差异的分解方法 | 第109页 |
·我国公共教育供给的区域差异 | 第109-117页 |
·实证分析的变量定义 | 第117-119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117页 |
·解释变量 | 第117-119页 |
·回归分析(全国、省级) | 第119-140页 |
·回归模型 | 第119页 |
·数据描述 | 第119-121页 |
·省内区域差异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1-134页 |
·全国区域差异实证分析 | 第134-140页 |
·本章结论 | 第140-141页 |
第7章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助体制:案例分析与国际比较 | 第141-162页 |
·引言 | 第141页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 第141-146页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历史与现状 | 第141-142页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改革 | 第142-143页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助体制 | 第143-146页 |
·四省案例分析 | 第146-153页 |
·2007 年四省农村义务教育支出情况分析 | 第147-149页 |
·四省“两免”的实施状况 | 第149-151页 |
·四省“一补”——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实施状况 | 第151-152页 |
·教科书以及其他书本费用支出情况 | 第152页 |
·“两免一补”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152-153页 |
·各国义务教育财政资助措施 | 第153-159页 |
·各国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措施概述 | 第153-155页 |
·部分发达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资助的措施 | 第155-156页 |
·部分发展中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资助的措施 | 第156-159页 |
·各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 第159页 |
·改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建议 | 第159-162页 |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62-168页 |
·结论 | 第162-163页 |
·政策建议 | 第163-166页 |
·研究创新 | 第166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6页 |
附录 A 世界各国财政分权与教育财政相关数据 | 第176-182页 |
附录 B 实证检验的单位根检验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 第182-189页 |
致谢 | 第189-19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