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

国家、制度、要素市场与发展:中国近世租佃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46页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学术史回顾第12-38页
     ·国内主要学者成果回顾第14-19页
     ·国外主要研究学者回顾第19-21页
     ·佃农比例方面的研究第21-22页
     ·地租率方面的研究第22-23页
     ·主佃关系第23-25页
     ·租佃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第25页
     ·土地买卖与流转方面第25-26页
     ·租佃制度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第26-27页
     ·农村信贷和金融方面第27-29页
     ·土地产权关系方面第29-33页
     ·关于国民党浙江二五减租问题第33页
     ·各区域租佃制度研究方面第33-36页
     ·环境与租佃关系第36-37页
     ·经济学领域的成果第37-38页
   ·研究方法;第38-39页
   ·论文结构安排和主要创新点第39-43页
   ·文献综述第43-46页
第2章 中国近世佃农地位和性质第46-115页
   ·本章引论第46-48页
     ·前人对佃农地位和性质的研究第46-47页
     ·本章想要进行的探讨第47-48页
   ·中国近世佃农人身独立性的确立第48-75页
     ·国家法律原则逐步确定了佃农人身上的独立性第49-57页
     ·现实生活中的主佃斗争与佃农独立性的确立第57-65页
     ·佃农与小共同体的关系第65-75页
   ·中国近世佃农经济独立性的逐步发展第75-91页
     ·佃农的自有资本拥有情况第75-79页
     ·佃农在生产中对地主资本的依赖情况第79-83页
     ·租佃关系的解除第83-85页
     ·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力量对比第85-88页
     ·佃农的种植自由第88-90页
     ·佃农对土地的产权拥有第90-91页
   ·中国近世佃农经济企业化的趋势第91-113页
     ·小农经济的企业性质第93-99页
     ·佃农经济的企业性质第99-106页
     ·佃农与雇农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第106-111页
     ·佃农与雇农的收入实证比较第111-113页
     ·结论第113页
   ·全章结论第113-115页
第3章 中国近世土地关系变迁与租佃关系发展第115-200页
   ·“千年田换八百主”与中国近世土地市场第115-153页
     ·从“千年田换八百主”谈起第115-121页
     ·官员之间的竞争与土地市场中市场规律作用的发挥第121-128页
     ·近世土地市场的多层性第128-140页
     ·近世以来影响土地价格和土地运动的主要因素第140-147页
     ·土地的流转速度分析第147-153页
   ·国家收入压力下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变迁第153-184页
     ·国家赋税制度的变迁第154-163页
     ·国家收入不能减少第163-166页
     ·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第166-169页
     ·国家对土地最高所有者地位始终保持第169-172页
     ·所有权复合化第172-180页
     ·土地所有权与耕地所有权之区分第180-184页
   ·中国近世租佃市场发展第184-200页
     ·土地租佃市场对土地所有权市场的支撑第184-192页
     ·商品市场对土地市场的支撑第192-200页
第4章 中国近世土地资本化与租佃制度发展第200-314页
   ·资本和土地资本化的定义第200-206页
     ·什么是资本?第200-202页
     ·关于“土地资本化”概念的分析第202-204页
     ·资本与市场的关系第204-206页
   ·资本与土地的生产力第206-249页
     ·土地的自然生产力第207-212页
     ·对地租概念的辨析第212-219页
     ·资本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第219-238页
     ·地租与国家赋税之比较第238-249页
   ·土地资本化与地息率第249-268页
     ·土地被社会看作是资本第249-259页
     ·土地日益脱离自然属性成为虚拟资本第259-268页
   ·租佃制度与金融市场之互动关系第268-284页
     ·社会利率的基础第268-271页
     ·近世中国要素运动关系与真实利率水平第271-276页
     ·租佃关系与信贷市场第276-282页
     ·土地资本化的深入有助于金融职能的实现第282-284页
   ·关于货币创造与租佃关系的经济模型第284-301页
     ·外生货币模型与内生货币模型第285-288页
     ·土地货币作用发挥机制第288-292页
     ·土地货币化的意义第292-301页
   ·中国近世以来的租佃制度与要素报酬关系第301-314页
     ·田地、资本与劳动各自对生产的贡献与回报第302-304页
     ·土地的报酬中其实又可以区分出地权的报酬与耕权的报酬第304-307页
     ·劳动中可以细分为普通劳动与企业家才能第307-311页
     ·综合计算结果第311-314页
第5章 租佃关系与要素关系第314-367页
   ·问题的提出第314-323页
     ·租佃问题研究蕴含的深刻矛盾第314-315页
     ·经济模型中关于租佃制度效率的分析第315-320页
     ·上述分析结果的推论第320-323页
   ·发展视域下的租佃制度与生产力第323-337页
     ·发展视域下的分成租佃制度第323-326页
     ·对定额地租影响的分析第326-332页
     ·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动态平衡的第332-337页
   ·资源约束与租佃制度的关系第337-349页
     ·资本不足甚于土地不足(相对意义上)第339-342页
     ·劳动资源其实也常常不足第342-344页
     ·企业家才能的不足第344-346页
     ·资源约束对于地主方面的影响第346-349页
   ·租佃市场起到的资源组合作用第349-367页
     ·土地相对太大,需要分散第350-353页
     ·土地规模太小,租入土地以实现规模经济第353-355页
     ·同时既租出又租入土地第355-357页
     ·资源组合以完成生产第357-360页
     ·农民与外来资本之间的合作,资产组合第360-367页
第6章 个体差异、一般均衡与租佃关系第367-447页
   ·机会成本差异第367-384页
     ·地主与佃农的机会成本不一样第367-370页
     ·佃农之间机会不一样第370-375页
     ·租佃与自耕的竞争第375-376页
     ·关于边际产量第376-380页
     ·机会成本曲线的移动第380-382页
     ·生产成本约束:机会成本约束?或者生产成本约束?第382-384页
   ·效用和市场的约束第384-406页
     ·效用的约束第384-396页
     ·市场的约束第396-403页
     ·市场与效用的共同约束第403-406页
   ·租佃制度与社会平等第406-416页
     ·提高佃农的社会地位,提高其机会成本第406-411页
     ·促进社会公平和阶层间流动第411-416页
   ·市场一般均衡的达到和市场流动第416-432页
     ·人口压力下的土地和租佃制度第416-420页
     ·市场一般均衡第420-427页
     ·租佃制度其实是增加了交易的范围和深度第427-432页
   ·分成租与定额租。—及对台湾土地改革的一个解释第432-447页
     ·雇工经营、分成租与定额租对产量的影响第432-440页
     ·张五常对台湾土地改革成功经验的解释第440-444页
     ·我的解释:基于分成租与定额租模型之分析第444-447页
第7章 结论第447-452页
   ·中国近世租佃制度的优点和缺点第447-450页
   ·关于租佃制度的消灭第450-452页
参考文献第452-460页
致谢第460-46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62页

论文共4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现实中体力作业的生理工效学评价方法实现与验证
下一篇:财政分权对于我国公共教育供给数量与区域差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