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一、 理论背景 | 第11页 |
二、 学校教育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一、 国内外教师沟通研究现状回顾 | 第14-15页 |
二、 国内外教师沟通研究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与局限性分析 | 第17-19页 |
一、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二、 本文局限性分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沟通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第一节 沟通的概念与分类 | 第19-21页 |
一、 沟通的概念 | 第19页 |
二、 沟通的分类 | 第19-20页 |
三、 沟通、管理沟通、音乐课外活动教师管理沟通的关系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管理沟通的一般模型和策略框架 | 第21-25页 |
一、 管理沟通的一般模型 | 第21页 |
二、 沟通的策略框架 | 第21-22页 |
三、 初中音乐课外活动中教师管理沟通的概念和要素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沟通调查问卷设计及问题分析 | 第25-41页 |
第一节 沟通问卷调查问卷设计 | 第25页 |
第二节 沟通部分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 第25-39页 |
一、 个体认知方面的表现 | 第36-37页 |
二、 个体技能方面的表现 | 第37-38页 |
三、 个体动力方面的表现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沟通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39-41页 |
一、 音乐课外活动中教师沟通观念淡薄 | 第39页 |
二、 音乐教师沟通三维度水平有待提高 | 第39-40页 |
三、 音乐教师沟通策略实施要素结合不够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课外音乐活动教师沟通策略 | 第41-62页 |
第一节 主体与客体策略 | 第41-52页 |
一、 客体策略 | 第41-46页 |
二、 沟通的主体策略 | 第46-52页 |
第二节 信息策略 | 第52-54页 |
一、 强调信息本身的沟通策略 | 第52-53页 |
二、 组织信息的策略 | 第53页 |
三、 实施沟通的信息策略,应提高语商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渠道策略 | 第54-57页 |
一、 沟通的方式策略 | 第54-56页 |
三、 实施沟通的渠道策略,应化解抵触 | 第56-57页 |
第四节 文化背景策略 | 第57-60页 |
一、 沟通的文化策略 | 第57页 |
二、 沟通的情境策略 | 第57-59页 |
三、 实施沟通的文化背景策略,应注重印象管理 | 第59-60页 |
第五节 沟通策略实施保障 | 第60-62页 |
一、 音乐教师沟通能力的自我培养 | 第60-61页 |
二、 积极参加培训,推广沟通的策略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2-63页 |
一、 本文撰写的个人收获 | 第62页 |
二、 职业关系视角的探索意义 | 第62页 |
三、 有关课外活动效果的评价 | 第62-63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一、 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 第63页 |
二、 深入研究的意向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