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幽默对比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本课题的学术背景、来源及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9-11页 |
·本课题的学术背景 | 第9-10页 |
·本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幽默语言的性质及其生成与解读 | 第17-31页 |
·幽默语言的性质 | 第17-22页 |
·幽默的定义 | 第17-19页 |
·幽默的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幽默的语言特点 | 第20-22页 |
·幽默的产生及解读 | 第22-30页 |
·合作原则与幽默语言 | 第22-25页 |
·语境与幽默 | 第25-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俄汉幽默语言的致笑手段 | 第31-52页 |
·幽默语言中的语音手段 | 第31-34页 |
·幽默语言的词汇手段 | 第34-44页 |
·词汇多义性 | 第35-37页 |
·同音异义词(谐音) | 第37-41页 |
·熟语的应用 | 第41-44页 |
·幽默语言中的语体修辞手段 | 第44-46页 |
·幽默语言中的辞格手段 | 第46-51页 |
·比喻 | 第47-48页 |
·双关 | 第48页 |
·夸张 | 第48-49页 |
·委婉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俄汉幽默语言中的背景知识 | 第52-68页 |
·幽默与背景知识 | 第52-53页 |
·俄汉幽默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53-67页 |
·词汇背景 | 第54-56页 |
·熟语背景 | 第56-58页 |
·先例文本 | 第58-60页 |
·社会背景 | 第60-63页 |
·政治背景 | 第63-65页 |
·人文典故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例证来源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