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1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形成的研究 | 第11页 |
2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主要内容的研究 | 第11-14页 |
3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主要特征的研究 | 第14页 |
4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理论价值的研究 | 第14-15页 |
5 、关于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当代启示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创新与不足 | 第17页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一) 青年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 德育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三)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含义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形成 | 第21-32页 |
第一节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形成条件 | 第21-2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德育思想 | 第21-22页 |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青年德育思想 | 第22-23页 |
三、 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德育实践的经验总结 | 第23-24页 |
四、 毛泽东的求学、成长经历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26-32页 |
一、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萌芽期 | 第26-27页 |
二、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形成期 | 第27-28页 |
三、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成熟期 | 第28-30页 |
四、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发展期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2-51页 |
第一节 青年德育地位论 | 第32-34页 |
一、 强调“三育并重,德育为首” | 第32-33页 |
二、 强调“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青年德育目标论 | 第34-37页 |
一、 培养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接班人 | 第34-35页 |
二、 培养“又红又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 第35-37页 |
第三节 青年德育内容论 | 第37-42页 |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 第37-38页 |
二、 爱国主义教育 | 第38-39页 |
三、 理想信念教育 | 第39-40页 |
四、 人生观教育 | 第40-41页 |
五、 艰苦奋斗教育 | 第41-42页 |
第四节 青年德育原则论 | 第42-46页 |
一、 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 第42-43页 |
二、 坚持青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 第43-44页 |
三、 坚持以青年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 第44-45页 |
四、 坚持齐抓共管、全方位管理的原则 | 第45-46页 |
第五节 青年德育方法论 | 第46-51页 |
一、 “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法 | 第46-47页 |
二、 “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理论灌输法 | 第47-48页 |
三、 “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法 | 第48-49页 |
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法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及理论价值 | 第51-57页 |
第一节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51-54页 |
一、 显著的实践性 | 第51-52页 |
二、 鲜明的民族性 | 第52-53页 |
三、 严密的系统性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54-57页 |
一、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德育思想 | 第54-55页 |
二、 完善和充实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 第55页 |
三、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德育思想的基石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57-75页 |
第一节 坚持德育为先,明确青年德育培养目标 | 第57-60页 |
一、 坚持德育为先,认识青年德育的重要地位 | 第57-58页 |
二、 明确德育目标,坚定青年的政治方向 | 第58-59页 |
三、 做到因时而进,培育青年的核心价值观 | 第59页 |
四、 立足时代要求,凝聚青年的建设力量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夯实内容基础,强化青年德育价值引领 | 第60-66页 |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青年政治素养 | 第61-62页 |
二、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青年精神之基 | 第62-63页 |
三、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年责任担当 | 第63-64页 |
四、 加强人生观教育,培养青年服务意识 | 第64-66页 |
第三节 遵循育人规律,把握青年德育工作原则 | 第66-70页 |
一、 践行知行合一,优化青年德育过程 | 第66-67页 |
二、 把握青年特点,引导青年成长成才 | 第67-68页 |
三、 多方联动配合,抓好青年德育工作 | 第68-69页 |
四、 注重循序渐进,着眼青年德育需求 | 第69-70页 |
第四节 改进德育方法,增强青年德育工作实效 | 第70-75页 |
一、 以情理相融为前提,坚持说服式德育方法 | 第70-71页 |
二、 以示范引领为基础,坚持榜样式德育方法 | 第71-72页 |
三、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坚持渗透式德育方法 | 第72-73页 |
四、 以回归实践为根本,坚持体验式德育方法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