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内容概述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趋势 | 第11-12页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内现状 | 第12页 |
三、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损失情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现实问题 | 第13-14页 |
一、人群应急素质偏低 | 第13页 |
二、应急体系不健全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与危机管理 | 第15-23页 |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特征、种类和级别 | 第15-16页 |
一、定义 | 第15页 |
二、特征 | 第15页 |
三、种类 | 第15-16页 |
四、级别 | 第16页 |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国际比较与政府规制 | 第16-18页 |
一、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 第16-17页 |
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我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 | 第18-19页 |
一、危机管理理论 | 第18页 |
二、管理模式 | 第18-19页 |
三、基本思路 | 第19页 |
第四节 危机管理立法 | 第19-20页 |
一、国外危机管理立法 | 第19页 |
二、我国危机管理立法 | 第19-20页 |
第五节 政府危机管理职能 | 第20-23页 |
一、公共健康危害因素信息库 | 第20页 |
二、相关人才、物资、资金的储备 | 第20-21页 |
三、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 第21页 |
四、医学科研统一机制 | 第21页 |
五、加强教育和信息沟通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 | 第23-35页 |
第一节 综合医院的危机管理 | 第23-24页 |
一、应急任务 | 第23页 |
二、努力方向 | 第23页 |
三、风险评估 | 第23-24页 |
四、预期目标 | 第24页 |
五、技术支持 | 第24页 |
第二节 综合医院存在问题 | 第24-25页 |
一、缺乏必要补偿渠道 | 第24-25页 |
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 第25页 |
第三节 综合医院危机管理的组织设置 | 第25-28页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 | 第25-26页 |
二、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 第26页 |
三、应急处置工作组 | 第26页 |
四、人员梯队储备 | 第26页 |
五、急救小分队 | 第26-27页 |
六、专家咨询组 | 第27-28页 |
七、新闻宣传组 | 第28页 |
第四节 综合医院危机管理的应急制度 | 第28-29页 |
一、应急报告制度 | 第28页 |
二、人员、设备和病房紧急动员制度 | 第28-29页 |
三、住院患者紧急疏散预案制度 | 第29页 |
四、院际疫情信息沟通制度 | 第29页 |
五、预案实施效果监督制度 | 第29页 |
第五节 综合医院应急处置的人力资源管理 | 第29-31页 |
一、专业结构 | 第30页 |
二、年龄结构 | 第30页 |
三、需求数量 | 第30-31页 |
四、梯队储备 | 第31页 |
第六节 综合医院应急能力建设 | 第31-32页 |
一、应急能力的定义 | 第31页 |
二、应急能力的种类 | 第31页 |
三、应急能力的建设 | 第31-32页 |
第七节 综合医院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演练 | 第32-35页 |
一、培训目的 | 第32页 |
二、培训方法 | 第32-33页 |
三、培训对象 | 第33页 |
四、培训内容 | 第33页 |
五、应急演练 | 第33-34页 |
六、效果评估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综合医院的应急预案 | 第35-44页 |
第一节 预案概念 | 第35页 |
第二节 预案类别 | 第35-36页 |
一、从发生原因上分类 | 第35-36页 |
二、从权限和职能上分类 | 第36页 |
第三节 综合医院的应急预案 | 第36-37页 |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 | 第36页 |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 | 第36-37页 |
三、应急预案的分级 | 第37页 |
第五节 应急预案的特征 | 第37-39页 |
一、灵活性 | 第37页 |
二、协调性 | 第37-38页 |
三、开放性 | 第38页 |
四、可持续性 | 第38页 |
五、预见性 | 第38页 |
六、可操作性 | 第38页 |
七、可扩展性 | 第38-39页 |
八、权威性 | 第39页 |
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内容 | 第39-44页 |
一、启动指挥 | 第39-40页 |
二、物资保障 | 第40页 |
三、医院感染管理 | 第40-41页 |
四、后勤保障 | 第41页 |
五、治安维护 | 第41-42页 |
六、信息支持 | 第42页 |
七、IT 技术 | 第42-43页 |
八、经费保障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综合医院的应急处置 | 第44-51页 |
第一节 应急处置流程 | 第44-47页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预警 | 第44-45页 |
二、信息报告 | 第45页 |
三、启动预案 | 第45-46页 |
四、急救小分队现场处置 | 第46页 |
五、病源管理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应急保障 | 第47-49页 |
一、应急技术保障 | 第47页 |
二、医疗设施保障 | 第47-48页 |
三、心理安全保障 | 第48-49页 |
四、法律法规保障 | 第49页 |
第三节 善后激励 | 第49-50页 |
一、物质性激励 | 第49页 |
二、精神性激励 | 第49页 |
三、抚恤和补偿 | 第49-50页 |
四、平衡利益关系 | 第50页 |
第四节 事后恢复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研究心得 | 第51-53页 |
第一节 继续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 | 第51页 |
第二节 加快综合医院应急处置的响应速度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加强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制建设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4-58页 |
英文详细摘要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