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化的隐性知识基础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7-11页 |
| 一、提出问题 | 第7-8页 |
|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一、校长专业发展的概述 | 第11-17页 |
| (一) “校长专业化”还是“校长职业化” | 第11-12页 |
| (二) 发展校长专业化的必要性 | 第12页 |
| (三) 校长专业化的内涵、专业化的标准及构成要素 | 第12-14页 |
| (四) 如何实现校长专业发展 | 第14-16页 |
| (五) 制约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 第16-17页 |
| 二、关于隐性知识 | 第17-24页 |
| (一) 关于隐性知识的理论 | 第17-18页 |
| (二) 隐性知识理论的研究及发展过程 | 第18-19页 |
| (三) 对隐性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 第19-20页 |
| (四) 隐性知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校长专业化的知识结构 | 第24-33页 |
| 一、显性知识 | 第25-28页 |
| (一) 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 | 第26-27页 |
| (二) 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知识 | 第27页 |
| (三) 现代信息知识 | 第27页 |
| (四) 现代科学与人文基础知识 | 第27-28页 |
| (五) 改变思维模式的学习 | 第28页 |
| 二、隐性知识 | 第28-33页 |
| (一) 专业技能 | 第30-31页 |
| (二) 经验 | 第31页 |
| (三) 认知能力 | 第31页 |
| (四) 价值观 | 第31页 |
| (五) 思维模式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模式 | 第33-43页 |
| 一、建立知识合作、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价值观 | 第34-35页 |
| 二、在反思和情境中发掘隐性知识 | 第35-37页 |
| 三、促进个体间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化 | 第37-40页 |
| (一) 拥有共享的空间 | 第37页 |
| (二) 多来源的知识 | 第37-39页 |
| (三) 讲故事 | 第39-40页 |
| 四、在共享中检验 | 第40-41页 |
| 五、将外显的隐性知识模块化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常州国际学校校长个案分析 | 第43-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