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客家山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浏阳客家山歌的人文背景 | 第13-20页 |
·浏阳客家分布概述 | 第13-15页 |
·浏阳客家的历史源流 | 第15-20页 |
·有关源流的传说 | 第15-17页 |
·有关源流的文献资料 | 第17-18页 |
·浏阳客家源流的山歌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浏阳客家山歌的形态特征 | 第20-32页 |
·浏阳客家山歌歌腔分类 | 第20-23页 |
·高腔山歌 | 第20-21页 |
·平腔山歌 | 第21-22页 |
·低腔山歌 | 第22页 |
·儿歌 | 第22-23页 |
·浏阳客家山歌的调式音阶 | 第23-26页 |
·“徵”主形态 | 第23-25页 |
·“羽”主形态 | 第25-26页 |
·浏阳客家山歌的节奏、节拍 | 第26-27页 |
·丰富的节奏 | 第26页 |
·多变的节拍 | 第26-27页 |
·浏阳客家山歌的特色形式 | 第27-32页 |
·“锣鼓”歌 | 第28-30页 |
·“一领众和”歌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浏阳客家山歌的歌唱特色 | 第32-46页 |
·浏阳客家山歌歌唱的语言特点 | 第32-38页 |
·关于平仄 | 第33-34页 |
·关于押韵 | 第34-35页 |
·方言俗语 | 第35-38页 |
·浏阳客家山歌的润色方法 | 第38-41页 |
·浏阳客家山歌的润腔技巧 | 第41-42页 |
·浏阳客家山歌的歌唱场合 | 第42-46页 |
第四章 浏阳客家山歌歌词的艺术性 | 第46-57页 |
·浏阳客家山歌的歌词结构 | 第46-50页 |
·传统歌词结构 | 第46-49页 |
·新型歌词结构 | 第49-50页 |
·歌词的创作手法 | 第50-53页 |
·“比、兴”创作手法 | 第51-52页 |
·“赋”创作手法 | 第52-53页 |
·歌词中的衬词 | 第53-57页 |
第五章 浏阳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兴微探讨 | 第57-68页 |
·兴微因果探讨 | 第57-62页 |
·兴盛期的因果探讨 | 第57-60页 |
·渐微期的因果探讨 | 第60-62页 |
·传承意义及思考 | 第62-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