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中不同形态砷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1 文献综述——砷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 第12-24页 |
| ·元素形态分析的定义及发展 | 第12页 |
| ·砷的形态及其特性 | 第12-16页 |
| ·砷形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 第16-18页 |
| ·样品的采集和贮存 | 第16-17页 |
|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第17-18页 |
| ·砷形态分析的分离方法 | 第18-20页 |
| ·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 ·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联用 | 第20-21页 |
| ·与原子吸收光谱联用 | 第21页 |
| ·与原子荧光光谱联用 | 第21-22页 |
| ·其它联用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2 研究对象的确立 | 第24-27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 ·仪器 | 第24-25页 |
| ·试剂 | 第25页 |
| ·样品制备 | 第25页 |
| ·总砷测定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3 仪器条件的确立 | 第27-38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 ·仪器 | 第27-28页 |
| ·试剂 | 第28-2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方案 | 第29-30页 |
| ·流动相浓度的选择方案 | 第30页 |
| ·流动相pH的选择方案 | 第30页 |
| ·氢化物发生装置条件的优化方案 | 第30-31页 |
| ·盐酸浓度的选择方案 | 第31页 |
| ·硼氢化钾浓度的选择方案 | 第31页 |
| ·原子荧光检测测量条件的优化方案 | 第31-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32-34页 |
| ·流动相浓度的选择 | 第32-33页 |
| ·流动相pH的选择 | 第33-34页 |
| ·氢化物发生装置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 ·盐酸浓度的选择 | 第34页 |
| ·硼氢化钾浓度的选择 | 第34-35页 |
| ·原子荧光检测测量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4 前处理方法的确立 | 第38-45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 ·仪器 | 第38页 |
| ·试剂 | 第38-39页 |
| ·提取方法 | 第39页 |
| ·方法优化方案 | 第39-40页 |
| ·提取方式的选择方案 | 第39页 |
| ·提取剂的选择方案 | 第39页 |
| ·甲醇水体积比的选择方案 | 第39页 |
| ·提取时间的选择方案 | 第39-40页 |
| ·提取次数的选择方案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提取方式的选择 | 第40页 |
| ·提取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 ·甲醇水体积比的选择 | 第41-42页 |
| ·提取时间的选择 | 第42页 |
| ·提取次数的选择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5 方法验证 | 第45-49页 |
| ·方法检出限 | 第45页 |
| ·方法准确度 | 第45-46页 |
| ·方法重现性 | 第46-47页 |
| ·方法标准曲线 | 第47-49页 |
| 6 蔬菜中不同形态砷测定方法的应用 | 第49-59页 |
| ·前言 | 第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 ·蔬菜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49页 |
| ·蔬菜样品砷的形态分析 | 第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 ·陆生蔬菜代表图谱分析 | 第51-55页 |
| ·水生蔬菜代表图谱分析 | 第55-57页 |
| ·富积类蔬菜代表图谱分析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7 总结 | 第59-61页 |
| ·蔬菜中不同形态砷测定方法的确立 | 第59页 |
| ·方法的验证 | 第59-60页 |
| ·方法的应用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