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3页 |
1、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 第11页 |
2、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 第11-12页 |
3、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关系到历史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 第12页 |
4、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关系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第12-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关于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原则、指导思想、编纂建议的研究 | 第14页 |
2、关于新版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研究 | 第14-16页 |
3、关于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体例、结构研究 | 第16页 |
4、对新版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 第16-17页 |
5、对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反思 | 第17-18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页 |
(二)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课文编撰分析 | 第20-35页 |
(一) 课标要求分析 | 第20-21页 |
1、课程目标分析 | 第20-21页 |
2、内容标准分析 | 第21页 |
(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课文系统分析 | 第21-25页 |
1、课文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 第21-23页 |
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课文系统分析 | 第23-25页 |
(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课文辅助系统分析 | 第25-32页 |
1、课文辅助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 第25-26页 |
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课文辅助系统分析 | 第26-32页 |
(四) 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编撰认识 | 第32-35页 |
1、严格按照新课标的内容标准组织编写 | 第32-33页 |
2、课文辅助系统形式多样、富于特色 | 第33页 |
3、按专题体例组织内容 | 第33-34页 |
4、结论性、概括性语言较多 | 第34页 |
5、图片数量较多、印制精美,但分布不均、存在不足 | 第34-35页 |
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使用现状分析 | 第35-52页 |
(一) 教师教科书使用现状分析 | 第35-40页 |
1、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 | 第35-37页 |
2、调查数据分析与思考 | 第37-40页 |
(二) 学生教科书学习现状分析 | 第40-52页 |
1、学生课文系统学习的调查数据与分析 | 第41-44页 |
2、学生课文辅助系统使用的调查数据与分析 | 第44-48页 |
3、学生学习效果与期望的调查数据与分析 | 第48-52页 |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存在的编写问题与建议 | 第52-70页 |
(一)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编写问题 | 第52-61页 |
1、时间跨度大,内容庞杂 | 第52-53页 |
2、专题式的编写体例缺乏时序性,内容割裂 | 第53-55页 |
3、制度选取单一,理论性强,内容枯燥 | 第55-56页 |
4、史料严重匮乏,具体史实缺失,缺少生动活泼的历史叙事 | 第56-58页 |
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缺失,与课标在这方面的要求脱节 | 第58-59页 |
6、课文辅助系统的设置形式大于内容 | 第59-61页 |
(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编写建议 | 第61-70页 |
1、古代政治史不等于古代制度史,修改新课标 | 第62-64页 |
2、变课文内容按制度叙述为按朝代叙述 | 第64-65页 |
3、增加史料、史实、历史人物,充实课文内容,增强可读性 | 第65页 |
4、缩小课文时间跨度,缩减课文容量 | 第65-66页 |
5、完善课文辅助系统的内容 | 第66-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一 | 第75-78页 |
附录二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