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才危机干预方略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和影响 | 第16-23页 |
·人才流失界定 | 第16-17页 |
·人才流失的特点 | 第17-19页 |
·人才流动的去向 | 第17-18页 |
·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人才流动情况 | 第18页 |
·人才流动的方式 | 第18-19页 |
·人才流动的层次及年龄结构 | 第19页 |
·人才流失造成的影响 | 第19-23页 |
·提高企业人才培养成本 | 第19-20页 |
·打乱企业正常的运营节奏 | 第20-21页 |
·降低企业的工作绩效 | 第21-22页 |
·损害企业的整体形象 | 第22页 |
·导致人才集体流失 | 第22-23页 |
第3章:国有企业人才危机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 | 第23-34页 |
·人才危机的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23页 |
·国家的政策法规 | 第23-24页 |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 | 第24页 |
·经济周期 | 第24页 |
·其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 | 第24-25页 |
·其它外部因素 | 第25页 |
·人才危机的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 第25-31页 |
·企业文化 | 第25-26页 |
·薪酬与福利水平 | 第26页 |
·绩效考核 | 第26-28页 |
·激励机制 | 第28-29页 |
·晋升机会 | 第29页 |
·员工培训制度 | 第29-30页 |
·工作环境 | 第30页 |
·其他企业因素 | 第30-31页 |
·人才危机的个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个性及心理特性 | 第31页 |
·价值观 | 第31-32页 |
·家庭因素 | 第32页 |
·工作满意度 | 第32-33页 |
·工作压力 | 第33页 |
·专业技能 | 第33页 |
·其他 | 第33-34页 |
第4章:国有企业人才危机预警及对策 | 第34-60页 |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预警系统的构建 | 第34-39页 |
·成立人才流失预警小组 | 第34-35页 |
·搜集与整理企业人才资料 | 第35-36页 |
·设立人才预警评价指标 | 第36页 |
·企业人才预警监测 | 第36-37页 |
·企业人才预警的分析评价 | 第37页 |
·企业人才预警信息反馈 | 第37-38页 |
·企业人才流失预警系统运作流程图 | 第38-39页 |
·国有企业人才危机对策 | 第39-60页 |
·建设核心企业文化 | 第39-40页 |
·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 第40-45页 |
·推行优厚的福利待遇 | 第45-46页 |
·建立有效的人员晋升机制 | 第46-48页 |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评体系 | 第48-50页 |
·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 | 第50-52页 |
·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 | 第52-54页 |
·对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 第54-56页 |
·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 | 第56-58页 |
·离职面谈 | 第58-60页 |
第5章 :某公司人才危机现状及管理构想 | 第60-73页 |
·公司的人力资源概述 | 第60-63页 |
·企业概述 | 第60页 |
·企业的组织结构 | 第60-61页 |
·公司的人力资源概况 | 第61-62页 |
·公司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公司的员工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63-67页 |
·公司的人才流失现状 | 第63-65页 |
·公司的人才流失的特点及造成的影响 | 第65页 |
·公司的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 第65-67页 |
·公司人才管理机制构想 | 第67-73页 |
·改进薪酬体系,吸引优秀人才 | 第67-68页 |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 | 第68页 |
·改变招聘思路,定向培养人才 | 第68-69页 |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培训 | 第69-70页 |
·建立激励计划,激发员工潜能 | 第70-72页 |
·加强人才监管,进行离职面谈 | 第72-73页 |
第6章:总结 | 第73-7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后续研究方向的设计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