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诊断与教育心理辅导论文

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建设--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11-20页
    一、问题提出第11-12页
        (一) 现实问题第11-12页
        (二) 理论困惑第12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三、研究综述第13-17页
        (一) 我国高校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研究综述第13-17页
        (二) 国外高校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研究情况第17页
        (三) 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研究现状评析及趋势展望第17页
    四、拟解决问题第17-18页
    五、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8-19页
    六、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一章 高校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概述第20-29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第20-24页
        (一) 心理危机第20-23页
        (二) 心理危机预防第23页
        (三) 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第23-24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性分析第24-29页
        (一) 思想政治领域相关理论第24-27页
            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第24页
            2. 社会性别理论第24-25页
            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第25-27页
        (二) 心理危机预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7-29页
第二章 女大学生心理危机情况的个案调查第29-42页
    一、研究过程第29-30页
        (一) 研究工具第29页
        (二) 研究对象第29-30页
    二、女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总体情况第30-38页
        (一)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源总体情况第30-31页
        (二) 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压力源的差异性分析第31-33页
        (三) 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情况第33-34页
        (四) 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第34-36页
        (五) 女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情况第36页
        (六) 女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差异性情况第36-38页
    三、女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第38-39页
        (一) 女大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第38-39页
        (二) 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第39页
    四、讨论第39-42页
        (一) 女大学生心理危机源方面第39-40页
        (二) 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方面第40页
        (三) 女大学生社会支持方面第40-41页
        (四) 女大学生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第41页
        (五) 女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情况的相关性分析第41-42页
第三章 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调查个案分析第42-47页
    一、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第42-46页
        (一) 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第42-44页
        (二) 工作条件与师资力量第44-45页
        (三) 工作宗旨与指导思想第45-46页
    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建设评述第46-47页
        (一)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建设的优势第46页
        (二)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第46-47页
第四章 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的建设措施第47-62页
    一、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的运行模式第47-49页
        (一) 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和学院二级心理分站相互配合第47页
        (二) 院系心理二级分站与心理关注小组紧密联系第47-48页
        (三) 女大学生与心理危机三级预防机制多渠道沟通第48-49页
    二、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的内容第49-62页
        (一) 心理关注小组是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的首道防线第49-51页
        (二) 各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是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的重要部门第51-55页
        (三) 学校已有心理健康中心是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的基础保障第55-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件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电并网对系统小干扰稳定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电压暂降随机预估及其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