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风力发电机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风电并网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风机并网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 第13-16页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风电机组建模 | 第17-28页 |
2.1 变速风电机组 | 第17页 |
2.2 风力机模型 | 第17-19页 |
2.2.1 空气动力学模型 | 第17-18页 |
2.2.2 桨距角控制模型 | 第18页 |
2.2.3 轴系模型 | 第18-19页 |
2.3 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建模 | 第19-27页 |
2.3.1 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动态模型 | 第19-21页 |
2.3.2 控制系统模型 | 第21-24页 |
2.3.3 线性化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分解计算风电并网对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影响 | 第28-34页 |
3.1 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和分析方法 | 第28页 |
3.2 风电并网对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潮流变化作用与动态交互作用的分解计算 | 第29-33页 |
3.3.1 风机与同步机间的动态交互 | 第29-32页 |
3.3.2 潮流变化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经典文献中的实验复现和分解计算分析 | 第34-58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文献《高风渗透率下两区域系统的模式分析》 | 第34-42页 |
4.2.1 模型说明 | 第34-35页 |
4.2.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5-40页 |
4.2.3 同步机出力变化影响的拓展分析 | 第40-41页 |
4.2.4 分解分析潮流变化与动态交互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5 小结 | 第42页 |
4.3 文献《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系统振荡的影响》 | 第42-49页 |
4.3.1 模型介绍 | 第42-43页 |
4.3.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3-47页 |
4.3.3 分解分析潮流变化与动态交互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4 小结 | 第49页 |
4.4 文献《大规模风电并网对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7页 |
4.4.1 模型说明 | 第49-50页 |
4.4.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0-54页 |
4.4.3 分解分析潮流变化与动态交互的影响 | 第54-57页 |
4.4.4 小结 | 第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风机接入位置的影响和风电并网影响机理分析 | 第58-64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风电并网影响与接入位置到平衡机距离关系探究 | 第58-61页 |
5.2.1 模型介绍 | 第58-59页 |
5.2.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9-61页 |
5.3 增加风机功率影响与减少同步机功率影响的对比 | 第61-63页 |
5.3.1 实验模型 | 第61-62页 |
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5.3.3 小结 | 第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