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导言 | 第10-13页 |
2 用例考察 | 第13-78页 |
2.1 上 | 第13-26页 |
2.1.1 既有研究 | 第13-14页 |
2.1.2 上古文献中“上”的音义配合关系及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14-22页 |
2.1.2.1 上古文献中“上”的音义配合关系 | 第14-15页 |
2.1.2.2 “上”禅母上声一读的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15-22页 |
2.1.3 小结 | 第22页 |
2.1.4 余论 | 第22-26页 |
2.2 下 | 第26-35页 |
2.2.1 既有研究 | 第26-28页 |
2.2.2 上古文献中“下”的音义配合关系及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28-34页 |
2.2.2.1 上古文献中“下”的音义配合关系 | 第28页 |
2.2.2.2 “下”匣母去声一读的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28-34页 |
2.2.3 小结 | 第34页 |
2.2.4 余论 | 第34-35页 |
2.3 左 | 第35-39页 |
2.3.1 既有研究 | 第35-36页 |
2.3.2 上古文献中“左”的音义配合关系及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36-38页 |
2.3.2.1 上古文献中“左”的音义配合关系 | 第36-37页 |
2.3.2.2 “左”精母去声一读的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37-38页 |
2.3.3 小结 | 第38页 |
2.3.4 余论 | 第38-39页 |
2.4 右 | 第39-44页 |
2.4.1 既有研究 | 第39-40页 |
2.4.2 上古文献中“右”的音义配合关系及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40-43页 |
2.4.2.1 上古文献中“右”的音义配合关系 | 第40-41页 |
2.4.2.2 “右”云母去声一读相关的句法-语义考察 | 第41-43页 |
2.4.3 小结 | 第43页 |
2.4.4 余论 | 第43-44页 |
2.5 先、前 | 第44-53页 |
2.5.1 既有研究 | 第44-45页 |
2.5.2 上古文献中“先”的音义配合关系及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45-51页 |
2.5.2.1 上古文献中“先”的音义配合关系 | 第45-46页 |
2.5.2.2 “先”心母去声一读的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46-51页 |
2.5.3 前 | 第51-52页 |
2.5.4 小结 | 第52页 |
2.5.5 余论 | 第52-53页 |
2.6 后 | 第53-58页 |
2.6.1 既有研究 | 第53-54页 |
2.6.2 上古文献中“后”的音义配合关系及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54-57页 |
2.6.2.1 上古文献中“后”的音义配合关系 | 第55页 |
2.6.2.2 “后”匣母去声一读的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55-57页 |
2.6.3 小结 | 第57-58页 |
2.6.4 余论 | 第58页 |
2.7 中 | 第58-70页 |
2.7.1 既有研究 | 第58-59页 |
2.7.2 上古文献中“中”的音义配合关系及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59-68页 |
2.7.2.1 上古文献中“中”的音义配合关系 | 第59-60页 |
2.7.2.2 “中”知母去声一读的相关句法-语义考察 | 第60-68页 |
2.7.3 小结 | 第68-69页 |
2.7.4 余论 | 第69-70页 |
2.8 内、外 | 第70-73页 |
2.8.1 内 | 第70-72页 |
2.8.2 外 | 第72-73页 |
2.8.3 小结 | 第73页 |
2.9 东、南、西、北 | 第73-78页 |
2.9.1 东 | 第73-74页 |
2.9.2 西 | 第74-75页 |
2.9.3 南 | 第75页 |
2.9.4 北 | 第75-77页 |
2.9.5 小结 | 第77-78页 |
3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