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女书音乐的特征及“活态”传承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缘起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江永女书概述第15-25页
    第一节 江永女书的发现与分布第15-16页
        一、女书的发现第15页
        二、女书的分布状况第15-16页
    第二节 江永女书的起源第16-20页
        一、学者推论的起源第16-18页
        二、当地流传的起源第18-20页
    第三节 江永女书的基本特征第20-25页
        一、女书的文字特征第20-21页
        二、女书的传承特征第21-23页
        三、女书的文体特征第23-25页
第二章 江永女书的音乐特征第25-37页
    第一节 江永女书音乐文化内涵第25-28页
        一、女书的歌堂文化第25-26页
        二、女书的婚嫁文化第26-28页
    第二节 江永女书的音乐特征第28-35页
        一、调式、曲式特征第28-32页
        二、唱词及唱本分析第32-34页
        三、演唱特征分析第34-35页
    第三节 江永女书的音乐功能第35-37页
        一、娱乐、调适功能第35页
        二、教化、传授功能第35-36页
        三、习俗、礼仪功能第36页
        四、交际、凝聚功能第36-37页
第三章 江永女书音乐的“活态”传承现状第37-46页
    第一节 “活态刀传承综述第37-38页
        一、“活态”传承的概念第37页
        二、“活态”传承的价值第37-38页
    第二节 江永女书音乐活态传承现状第38-41页
        一、当地村民及学生对女书音乐的了解状况第38-40页
        二、女书生态博物馆第40-41页
    第三节 江永女书音乐活态传承面临的问题第41-42页
        一、自然传人与现代传人的区别第41-42页
        二、偏“物态”轻“活态”第42页
    第四节 影响江永女书音乐活态传承的因素第42-46页
        一、传承人音乐基础薄弱第42-43页
        二、群众传承意识薄弱第43-44页
        三、政府重视力度欠缺第44-46页
第四章 江永女书音乐“活态”传承的策略第46-55页
    第一节 政府主导机制在江永女书音乐“活态”传承中的作用第46-48页
        一、已经在实施的政策第46-47页
        二、需要加强的措施第47-48页
    第二节 吟唱在江永女书音乐“活态”传承中的作用第48-49页
        一、加强传承人音乐素养第48页
        二、整理完善音乐文本资料第48-49页
    第三节 加强高等院校、中小学在女书音乐“活态”传承中的堡垒作用第49-53页
        一、高等院校在女书音乐“活态”传承中的作用第49-50页
        二、高等院校在女书音乐“活态”传承中的措施第50-51页
        三、中小学教育在女书音乐“活态”传承中的作用第51-52页
        四、中小学教育在女书音乐“活态”传承中的措施第52-53页
    第四节 引进新媒体对女书“活态”传承的积极作用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部分笔者实地采风照片第58-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老年女性广场舞者的健康体适能评定--以杭州部分广场为例
下一篇:侗族大歌传承人的活化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