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招聘中存在占有者的人岗双边匹配问题 | 第12页 |
1.1.2 研究存在占有者的人岗双边匹配决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2.1 提炼存在占有者的人岗双边匹配决策问题 | 第13页 |
1.2.2 构建基于多指标信息的人岗双边匹配决策模型 | 第13-14页 |
1.2.3 设计基于偏好序信息的人岗双边匹配ES算法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36页 |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第19-22页 |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 第19页 |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 第19-20页 |
2.1.3 学术趋势分析 | 第20-22页 |
2.2 关于人岗匹配决策问题的综述 | 第22-29页 |
2.2.1 招聘中的人员分配问题 | 第22-25页 |
2.2.2 招聘中的人岗双边匹配问题 | 第25-29页 |
2.3 关于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的综述 | 第29-34页 |
2.3.1 双边匹配算法 | 第29-32页 |
2.3.2 数学规划法 | 第32页 |
2.3.3 多指标决策方法 | 第32-33页 |
2.3.4 其他匹配决策方法 | 第33-34页 |
2.4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34-35页 |
2.4.1 已有研究的贡献 | 第34-35页 |
2.4.2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问题分析与研究框架 | 第36-48页 |
3.1 双边匹配的起源和定义 | 第36-37页 |
3.1.1 双边匹配的起源 | 第36页 |
3.1.2 双边匹配的定义 | 第36-37页 |
3.2 招聘中人岗双边匹配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 | 第37-43页 |
3.2.1 招聘中人岗双边匹配的一般性定义 | 第37-38页 |
3.2.2 招聘中人岗双边匹配的特征描述 | 第38-39页 |
3.2.3 人岗双边匹配中关于占有者的分析 | 第39-40页 |
3.2.4 “一站式”和“两步式”招聘人岗双边匹配的内涵 | 第40-43页 |
3.3 存在占有者的人岗双边匹配问题的研究框架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多指标信息的人岗双边匹配优化模型 | 第48-62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48-49页 |
4.2 匹配满意度的计算 | 第49-51页 |
4.2.1 人员对岗位满意度计算 | 第49-50页 |
4.2.2 岗位对人员满意度计算 | 第50-51页 |
4.3 基于匹配满意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和求解 | 第51-53页 |
4.3.1 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51-52页 |
4.3.2 优化模型的求解 | 第52-53页 |
4.4 实例分析 | 第53-61页 |
4.4.1 背景介绍 | 第53页 |
4.4.2 实例分析与求解 | 第53-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基于偏好序信息的人岗双边匹配ES算法 | 第62-76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62-63页 |
5.2 考虑占有者的ES算法设计 | 第63-67页 |
5.2.1 算法核心思想 | 第63-64页 |
5.2.2 算法流程 | 第64-67页 |
5.3 实例分析 | 第67-75页 |
5.3.1 背景介绍 | 第67-68页 |
5.3.2 实例求解 | 第68-73页 |
5.3.3 对比分析 | 第73-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76-77页 |
6.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77页 |
6.3 本文的研究局限 | 第77-78页 |
6.4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工作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