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狐文化意象日译研究--以《聊斋志异》为中心
摘要 | 第3页 |
要旨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对象及目的 | 第8页 |
1.3 译本选择、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8-10页 |
第2章 先行研究及问题点 | 第10-17页 |
2.1 《聊斋志异》的日本译介 | 第10-12页 |
2.2 《聊斋志异》日译本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2.2.1 国内研究 | 第12-14页 |
2.2.2 日本研究 | 第14-15页 |
2.3 问题点 | 第15-17页 |
第3章 中日鬼狐文化比较研究 | 第17-24页 |
3.1 中日鬼文化差异 | 第17-21页 |
3.1.1 中国鬼文化 | 第18-19页 |
3.1.2 日本鬼文化 | 第19-20页 |
3.1.3“鬼”与“幽灵” | 第20-21页 |
3.2 中日狐文化差异 | 第21-23页 |
3.2.1 中国狐文化 | 第21-22页 |
3.2.2 日本狐文化 | 第22页 |
3.2.3“狐狸精”与“狐仙” | 第22-2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4章 关联理论下《聊斋志异》鬼狐意象翻译 | 第24-44页 |
4.1 意象与文化意象 | 第24页 |
4.2 关联理论与翻译 | 第24-26页 |
4.3 关联理论关照下的鬼狐意象翻译 | 第26-37页 |
4.3.1 鬼之意象的理解与移植 | 第26-34页 |
4.3.2 狐之意象的理解与移植 | 第34-37页 |
4.4 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传递 | 第37-38页 |
4.5 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现象 | 第38-42页 |
4.5.1 文化缺省 | 第38-40页 |
4.5.2 过度阐释 | 第40-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谢辞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