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0-21页 |
| 1 惧怕否定评价的研究 | 第10-14页 |
| 1.1 惧怕否定评价的界定 | 第10-11页 |
| 1.2 惧怕否定的结构 | 第11-12页 |
| 1.3 惧怕否定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2-13页 |
| 1.4 针对惧怕否定评价的干预研究 | 第13-14页 |
| 2 表达性艺术治疗 | 第14-19页 |
| 2.1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定义 | 第14-15页 |
| 2.2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原理 | 第15-16页 |
| 2.3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优势 | 第16-18页 |
| 2.4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分类 | 第18-19页 |
| 2.5 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的相关研究 | 第19页 |
| 3 问题提出 | 第19-20页 |
| 4 研究假设 | 第20-21页 |
|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 第21-24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2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3 研究工具 | 第21页 |
| 4 研究程序 | 第21页 |
| 5 研究结果 | 第21-23页 |
| 5.1 女高职生惧怕否定评价的检出率 | 第21-22页 |
| 5.2 女高职生的惧怕否定评价的描述性统计 | 第22-23页 |
| 6 讨论 | 第23-24页 |
| 6.1 女高职生惧怕否定评价检出率的现状 | 第23-24页 |
| 第三部分 干预研究 | 第24-44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 1.1 干预组和对照组 | 第24页 |
| 1.2 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 第24页 |
| 2 干预设计 | 第24-27页 |
| 2.1 实验变量 | 第24-25页 |
| 2.2 干预程序 | 第25-26页 |
| 2.3 干预设计 | 第26-27页 |
| 3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干预过程 | 第27-36页 |
| 3.1 我的颜色会说话 | 第27-28页 |
| 3.2 有谁和我一样 | 第28-29页 |
| 3.3 面具内外 | 第29-30页 |
| 3.4 在音乐中相遇 | 第30-31页 |
| 3.5 我们一起做明星 | 第31-32页 |
| 3.6 在关系中看见自己 | 第32页 |
| 3.7 感受家庭的支持力 | 第32-33页 |
| 3.8 舞动身心 | 第33-34页 |
| 3.9 心灵的演出 | 第34页 |
| 3.10 团体中的我 | 第34-35页 |
| 3.11 手机之外的世界 | 第35页 |
| 3.12 礼物代表我的心 | 第35-36页 |
| 4 效果评定 | 第36页 |
| 5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 6 研究结果 | 第36-44页 |
| 6.1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问卷测量结果 | 第36-38页 |
| 6.2 表达性艺术治疗干预效果的定性分析 | 第38-44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44-48页 |
| 1 讨论 | 第44-46页 |
| 1.1 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女高职生的惧怕否定评价状态 | 第44-45页 |
| 1.2 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案的内在逻辑 | 第45-46页 |
| 1.3 对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实务应用上的思考 | 第46页 |
| 2 教育建议 | 第46-47页 |
| 2.1 在学校新生筛查后可建立定期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 | 第46-47页 |
| 2.2 开展具有主题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心理辅导 | 第47页 |
| 2.3 将表达性艺术治疗引入心理健康课程 | 第47页 |
| 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建议 | 第47-48页 |
| 第五部分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