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 第13页 |
1.1.2 地理新课程理念对学习动因的关注 | 第13-15页 |
1.1.3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学习动因 | 第19-20页 |
2.1.2 地理学习动因 | 第20-21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2.2.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创新点 | 第24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3.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4页 |
2.3.2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 第24-25页 |
2.3.3 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 第25页 |
2.3.4 行为主义理论 | 第25-26页 |
3 农村中学生地理学习动因的调查与分析 | 第26-44页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 第26-27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26页 |
3.1.2 问卷的设计 | 第26-27页 |
3.1.3 调查的实施 | 第27页 |
3.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7-36页 |
3.2.1 城镇和农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 第27-31页 |
3.2.2 影响农村中学生地理学习动因的其他因素 | 第31-36页 |
3.3 访谈记录及分析 | 第36-44页 |
3.3.1 教师访谈记录及分析 | 第36-39页 |
3.3.2 学生访谈记录及分析 | 第39-44页 |
4 农村中学生地理学习动因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44-49页 |
4.1 农村中学生地理学习动因的特点 | 第44-45页 |
4.2 农村中学生地理学习动因上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4.2.1 自我效能感层面动因分析 | 第45-46页 |
4.2.2 教师教学层面动因分析 | 第46-47页 |
4.2.3 家庭氛围层面动因分析 | 第47页 |
4.2.4 学校环境层面动因分析 | 第47-48页 |
4.2.5 社会层面动因分析 | 第48-49页 |
5 提升农村中学生地理学习动因的对策与建议 | 第49-57页 |
5.1 学生个人层面:提高自我效能感 | 第49页 |
5.2 教师层面 | 第49-54页 |
5.2.1 塑造教师的个人魅力 | 第49-50页 |
5.2.2 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与时代接轨 | 第50页 |
5.2.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 第50-54页 |
5.3 家庭层面: 带孩子走出课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 第54-55页 |
5.4 学校层面: 营造良好的地理文化氛围 | 第55页 |
5.5 社会层面: 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 第55-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附录1: 《中学生地理学习动因调查问卷》 | 第59-62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