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一、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一)历史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四、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一)乡土史 | 第13页 |
| (二)东北史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教科书是乡土史教育素材的主要来源 | 第15-21页 |
| 一、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具有权威性 | 第15-16页 |
| 二、考试指挥棒的干扰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需要 | 第16-17页 |
| 三、农村学校使用专门乡土史教材存在困难的现实 | 第17-19页 |
| 四、指导学生复习备考与进行乡土史教育是两全之举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科书东北史内容扩展与分析 | 第21-39页 |
| 一、古代东北历史 | 第21-28页 |
| (一)鲜卑族与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 第22-23页 |
| (二)东北少数民族在唐宋的影响 | 第23-25页 |
| (三)明朝时期的满洲人 | 第25-26页 |
| (四)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 第26-28页 |
| 二、近代东北历史 | 第28-34页 |
| (一)鸦片战争后的东北 | 第28-29页 |
| (二)俄国对东北的侵略与影响 | 第29-31页 |
| (三)日本对关东的占领与影响 | 第31-34页 |
| 三、现代东北历史 | 第34-39页 |
| (一)一五计划在东北的作用 | 第35-36页 |
| (二)中苏对峙与文革时的东北 | 第36-37页 |
| (三)改革开放至今家乡的发展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用教科书东北史内容进行乡土史教育 | 第39-45页 |
| 一、让学生知道东北边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第39页 |
| 二、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共同开发东北地区 | 第39-40页 |
| 三、近代屈辱不容忘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 | 第40-41页 |
| 四、借日俄在东北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客观看待历史 | 第41-43页 |
| 五、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 第43-44页 |
| 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 第44-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