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人才与科技人才 | 第17-18页 |
2.1.2 青年科技人才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人才开发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激励理论 | 第19页 |
2.2.3 目标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3 影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时空规律和关键因素 | 第20-29页 |
2.3.1 时空规律 | 第20-25页 |
2.3.2 关键因素 | 第25-29页 |
第3章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 第29-39页 |
3.1 地质科学研究院概况 | 第29页 |
3.2 地质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人才的基本特征 | 第29-34页 |
3.2.1 资源结构和分布特征 | 第29-32页 |
3.2.2 青年人才作用发挥情况 | 第32-34页 |
3.2.3 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核心岗位青年人才分布特征 | 第34页 |
3.3 地质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 | 第34-37页 |
3.4 地质科学研究院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39页 |
3.4.1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3.4.2 人才培养以及团队建设问题成因 | 第38-39页 |
第4章 三维目标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 第39-52页 |
4.1 三维目标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 第39-43页 |
4.1.1 时间维度(X轴):人才培养区间划分方法及目的意义 | 第39-40页 |
4.1.2 梯次维度(Y轴):人才群体划分方法及目的意义 | 第40-42页 |
4.1.3 能力维度(Z轴):目标化培养思路与方法 | 第42-43页 |
4.2 基于时间维度的“磨合期-成才期-贡献期”阶梯式培养机制 | 第43-45页 |
4.2.1“磨合期”培养原则及方法 | 第43页 |
4.2.2“成才期”培养原则及方法 | 第43-44页 |
4.2.3“贡献期”培养原则及方法 | 第44-45页 |
4.3 基于梯次维度的“领军型-创新型-执行型”分类培养机制 | 第45-48页 |
4.3.1 领军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标准及措施 | 第45-47页 |
4.3.2 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标准及措施 | 第47-48页 |
4.3.3 执行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标准及措施 | 第48页 |
4.4 基于能力维度的“青年职业发展导航”平台 | 第48-50页 |
4.4.1 思想导航内容与载体 | 第48-49页 |
4.4.2 专业导航内容与载体 | 第49页 |
4.4.3 职业导航内容与载体 | 第49-50页 |
4.5 保障措施或实施要求 | 第50-5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