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2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本文主要运用: 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践研究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学习共同体 | 第14-22页 |
1.1 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 第14-15页 |
1.2 学习共同体的载体: 课堂 | 第15-16页 |
1.3 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1.3.1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16-17页 |
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页 |
1.3.3 合作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1.4 “学习共同体”理念 | 第18-22页 |
1.4.1 教学目标: 彰显“和而不同”愿景 | 第18页 |
1.4.2 教学内容: 追寻“意义世界” | 第18-19页 |
1.4.3 教学策略: 倡导“对话体验” | 第19页 |
1.4.4 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观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美术课堂教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 第22-26页 |
2.1 做为互惠学习的“合作学习” | 第22-23页 |
2.2 教学方式及观念的改变 | 第23页 |
2.3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 | 第23-24页 |
2.4 促进师生关系的变化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美术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 第26-34页 |
3.1 课桌排列的改变 | 第26页 |
3.2 教学模式的转变:从“同步教学”走向“合作学习” | 第26-27页 |
3.3 合作学习 | 第27-28页 |
3.4 构建信赖与合作的关系 | 第28-34页 |
3.4.1 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 | 第28-30页 |
3.4.2 新型师生关系 | 第30-32页 |
3.4.3 合作探讨与交流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初中美术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案例展示 | 第34-48页 |
4.1 传统课堂中美术教学的优势地位 | 第34页 |
4.2 我国美术课堂教学的不足 | 第34-36页 |
4.2.1 剥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表达的权利 | 第34-35页 |
4.2.2 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 第35页 |
4.2.3 重知识传授,忽视价值观的教育 | 第35-36页 |
4.3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例 | 第36-45页 |
4.3.1 导入 | 第37页 |
4.3.2 新授 | 第37-41页 |
4.3.3 体验小组合作创作的愉悦 | 第41-44页 |
4.3.4 相关背景 | 第44-45页 |
4.3.5 总结和拓展 | 第45页 |
4.4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结论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8-5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5.2 展望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