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T上市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9-12页 |
1.2.1 IT企业 | 第9-10页 |
1.2.2 职业经理人 | 第10-11页 |
1.2.3 业绩绩效及业绩波动性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基本内容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3.3 主要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1 产权理论 | 第16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17页 |
2.1.3 现代管家理论 | 第17-18页 |
2.1.4 投资组合理论 | 第18-1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2.1 职业经理人引入的原因 | 第19页 |
2.2.2 职业经理人引入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2.2.3 职业经理人引入后的评估 | 第20-21页 |
2.3 现有文献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3 IT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现状及问题 | 第22-29页 |
3.1 IT企业职业经理人及其管理的特点 | 第22-23页 |
3.2 IT企业职业经理人引入的现状 | 第23-25页 |
3.2.1 职业经理人引入对企业的正面影响 | 第24页 |
3.2.2 职业经理人引入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 第24-25页 |
3.3 职业经理人引入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3.3.1 企业层面 | 第26页 |
3.3.2 创始人层面 | 第26-27页 |
3.3.3 职业经理人层面 | 第27页 |
3.3.4 法制、社会环境层面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实证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 第29-36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4.3 变量定义 | 第31-34页 |
4.3.1 企业业绩及其波动性的度量 | 第31-32页 |
4.3.2 职业经理人引入的度量 | 第32-33页 |
4.3.3 控制变量 | 第33-34页 |
4.4 模型设定 | 第34-36页 |
4.4.1 横向离散度模型 | 第34-35页 |
4.4.2 纵向波动性模型 | 第35-36页 |
5 实证分析结果和解释 | 第36-45页 |
5.1 样本描述分析 | 第36页 |
5.2 职业经理人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结果 | 第36-43页 |
5.2.1 对业绩水平的影响 | 第36-38页 |
5.2.2 对业绩波动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5.2.3 股权性质对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影响 | 第40-43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43-45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5-5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6.2.1 关注业绩波动性,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 第46-47页 |
6.2.2 企业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育 | 第47页 |
6.2.3 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47-48页 |
6.2.4 优化职业经理人引入的考核指标 | 第48页 |
6.2.5 对职业经理人管理实施风险管控 | 第48-49页 |
6.3 论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设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