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教堂寓言剧《麻鹬河》概述 | 第10-16页 |
第一节 作曲家布里顿的艺术成就、生平及音乐创作简述 | 第10-13页 |
一、作曲家布里顿的艺术成就与生平 | 第10-12页 |
二、作曲家布里顿的音乐创作简述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教堂寓言剧《麻鹬河》的创作缘由及故事梗概 | 第13-16页 |
一、教堂寓言剧《麻鹬河》的创作缘由及相关的戏剧文化渊源 | 第13-15页 |
二、教堂寓言剧《麻鹬河》故事梗概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音乐写作技术分析 | 第16-68页 |
第一节 教堂寓言剧《麻鹬河》的整体结构和表演规制 | 第16-19页 |
一、传统日本能剧的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二、教堂寓言剧《麻鹬河》的主体结构分析 | 第17-18页 |
三、全剧整体结构特点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演员与乐队编制及其缘由 | 第19-21页 |
一、演员与乐队编制 | 第19页 |
二、演员选用原则及乐队编制对日本能剧乐队的借鉴 | 第19-21页 |
第三节 主要音乐素材 | 第21-30页 |
一、主要音乐素材的来源 | 第21页 |
二、主要音乐素材举例 | 第21-30页 |
第四节 音乐综合创作技法 | 第30-54页 |
一、音乐创作中的多声技法 | 第30-45页 |
二、有关音乐动机材料在戏剧中的发展与变化 | 第45-54页 |
第五节 器乐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 第54-68页 |
一、长笛声部的结构功能性 | 第54-55页 |
二、室内管风琴突出线性逻辑的音乐形态 | 第55-56页 |
三、竖琴和中提琴固定音型的运用 | 第56-60页 |
四、打击乐的材料特点 | 第60-68页 |
第三章 戏剧人物形象的刻画 | 第68-80页 |
第一节 人物塑造的核心音运用及器乐音色的人物形象意义 | 第68-70页 |
一、人物塑造的核心音运用 | 第68-70页 |
二、器乐音色的人物形象意义 | 第70页 |
第二节 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 | 第70-80页 |
一、疯女人戏剧形象的塑造与刻画 | 第70-77页 |
二、船夫戏剧形象的塑造与刻画 | 第77-80页 |
第四章 教堂寓言剧《麻鹬河》创作中东西方文化理念的融合及对日本能剧戏剧元素的借鉴 | 第80-90页 |
第一节 速度、节奏、力度的东方性色彩与东西方时间观念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 第80-82页 |
一、相对自由的戏剧速度 | 第80页 |
二、戏剧性的语汇化节奏 | 第80-81页 |
三、持续音或持续音色上的力度变化及东方性的音乐气息 | 第81-82页 |
四、时间点与线的结合所体现出的东西方时间观念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 第82页 |
第二节 教堂寓言剧《麻鹬河》舞台及舞美设计对日本能剧元素的借鉴 | 第82-87页 |
一、舞台的功能性设置秉承了日本能剧舞台布局的传统元素 | 第82-85页 |
二、演出中演员面具的设计及使用意义 | 第85-86页 |
三、舞台道具的设计 | 第86页 |
四、乐队舞台位置的革新 | 第86-87页 |
第三节 关于教堂寓言剧的音乐体裁与歌剧、室内歌剧在呈示方式及特点上的区别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90-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5页 |
附录 | 第95-2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