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 1.1.1 时代发展的呼唤 | 第11页 |
| 1.1.2 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1.3.1 以数据库为信息源 | 第12页 |
| 1.3.2 以常规互联网为信息源 | 第12-13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2.1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 | 第15页 |
| 2.2 网络教学平台的界定 | 第15-17页 |
| 2.3 国外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的应用现状 | 第17-19页 |
| 2.4 国内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的应用现状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 第21-25页 |
| 3.0 泽国四中基本情况 | 第21页 |
| 3.1 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 第21页 |
| 3.2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调查情况 | 第21-22页 |
| 3.3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 3.3.1 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 第22-23页 |
| 3.3.2 信息技术教师参差不齐 | 第23页 |
| 3.3.3 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化 | 第23-24页 |
| 3.3.4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缺乏主体意识 | 第24页 |
| 3.3.5 信息技术课堂任务完成情况难以核查 | 第24页 |
| 3.3.6 学生作品难以当堂展现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 | 第25-33页 |
| 4.1 引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 第25-27页 |
| 4.1.1 资源共享性 | 第25页 |
| 4.1.2 交互性 | 第25页 |
| 4.1.3 协作性 | 第25-26页 |
| 4.1.4 开放性 | 第26页 |
| 4.1.5 个性化 | 第26页 |
| 4.1.6 有效性 | 第26页 |
| 4.1.7 有序性 | 第26页 |
| 4.1.8 延伸性 | 第26-27页 |
| 4.2 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师角色的改变 | 第27-28页 |
| 4.2.1 设计者 | 第27页 |
| 4.2.2 指导者 | 第27页 |
| 4.2.3 协作者 | 第27-28页 |
| 4.2.4 研究者 | 第28页 |
| 4.3 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 第28-29页 |
| 4.3.1 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 | 第28页 |
| 4.3.2 满足了学生的差异性 | 第28-29页 |
| 4.3.3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 第29页 |
| 4.3.4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第29页 |
| 4.4 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 第29-31页 |
| 4.4.1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 第30页 |
| 4.4.2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 第30-31页 |
| 4.4.3 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 | 第31页 |
| 4.5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第31-33页 |
| 4.5.1 对学生进行即时奖励 | 第31页 |
| 4.5.2 设计分层次任务 | 第31页 |
| 4.5.3 让学生自己探索内容 | 第31-33页 |
| 第五章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例 | 第33-45页 |
| 5.1 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 | 第33页 |
| 5.2 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原则 | 第33页 |
| 5.3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功能介绍 | 第33-38页 |
| 5.4 教学案例一 | 第38-40页 |
| 5.4.1 教学设计:第五课分类整理信息 | 第38-39页 |
| 5.4.2 教学分析 | 第39-40页 |
| 5.5 教学案例二 | 第40-45页 |
| 5.5.1 教学设计:第十六课数据先锋-奥运会金牌榜 | 第40-43页 |
| 5.5.2 教学分析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 6.1 教学效果总结 | 第45-46页 |
| 6.2 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