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副词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汉俄副词的理论问题研究 | 第11-21页 |
| 第一节 汉俄副词的研究角度 | 第11-14页 |
| 一、汉俄副词研究的传统角度 | 第11-13页 |
| 二、汉俄副词研究的新角度 | 第13-14页 |
| 第二节 汉俄副词研究的争议性问题 | 第14-21页 |
| 一、汉语副词研究的争议性问题 | 第14-17页 |
| 二、俄语副词研究的争议性问题 | 第17-20页 |
| 三、争议性问题的对比分析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汉俄副词的分类划界与对比研究 | 第21-32页 |
| 第一节 汉俄副词与其他词类的划界 | 第21-25页 |
| 一、汉语副词与其他词类的划界 | 第21-23页 |
| 二、俄语副词与其他词类的划界 | 第23-25页 |
| 三、汉俄副词与其他词类划界的对比分析 | 第25页 |
| 第二节 汉俄副词内部类型划分 | 第25-32页 |
| 一、汉语副词内部类型划分 | 第25-27页 |
| 二、俄语副词内部类型划分 | 第27-30页 |
| 三、汉俄副词内部类型划分的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汉俄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对比 | 第32-47页 |
| 第一节 汉俄程度副词对比 | 第32-37页 |
| 一、从对程度副词的界定来说 | 第32-33页 |
| 二、从分类上来说 | 第33-34页 |
| 三、汉俄主观性的程度副词 | 第34-35页 |
| 四、汉俄比较性的程度副词 | 第35-36页 |
| 五、汉俄数量性的程度副词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汉俄时间副词对比 | 第37-41页 |
| 一、全面对比 | 第37-39页 |
| 二、典型时间副词分析对比 | 第39-41页 |
| 第三节 汉俄范围副词对比 | 第41-47页 |
| 一、全面对比 | 第41-44页 |
| 二、典型范围副词分析对比 | 第44-47页 |
| 第四章 汉俄否定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对比 | 第47-53页 |
| 第一节 汉俄否定副词对比 | 第47-50页 |
| 一、全面对比 | 第47页 |
| 二、典型否定副词分析对比 | 第47-50页 |
| 第二节 汉俄情态副词对比 | 第50-51页 |
| 一、全面对比 | 第50页 |
| 二、典型情态副词分析对比 | 第50-51页 |
| 第三节 汉俄语气副词对比 | 第51-53页 |
| 一、全面对比 | 第51页 |
| 二、典型语气副词分析对比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面向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副词教学 | 第53-62页 |
| 第一节 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 | 第53页 |
| 第二节 俄罗斯留学生运用副词的偏误分析 | 第53-57页 |
| 一、误代 | 第54-55页 |
| 二、误加 | 第55页 |
| 三、遗漏 | 第55-56页 |
| 四、错序 | 第56-57页 |
| 五、杂糅 | 第57页 |
| 第三节 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副词教学的策略 | 第57-62页 |
| 一、加强对教材中汉语副词的编排 | 第57-58页 |
| 二、加强对副词内部的近义辨析 | 第58-59页 |
| 三、加强副词与其他词类的对比教学 | 第59页 |
| 四、加强副词在特殊句式中的教学 | 第59页 |
| 五、加强对汉语副词的测试评估 | 第59-62页 |
| 结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