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淀粉 | 第12-14页 |
1.1.1 淀粉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1.1.2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 | 第13-14页 |
1.2 羟丙基淀粉 | 第14-16页 |
1.2.1 羟丙基淀粉简介 | 第14页 |
1.2.2 羟丙基淀粉的醚化机理 | 第14-15页 |
1.2.3 羟丙基淀粉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 氧化淀粉 | 第16-17页 |
1.3.1 氧化淀粉简介 | 第16页 |
1.3.2 氧化淀粉的氧化机理 | 第16页 |
1.3.3 氧化淀粉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4 复合淀粉 | 第1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对羟丙基醚化淀粉和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 第19-40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2.3.1 羟丙基醚化淀粉的制备工艺 | 第20-21页 |
2.3.2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制备工艺 | 第21页 |
2.3.3 羟丙基醚化基团摩尔取代度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4 羧基和羰基基团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3.5 凝沉性的测定 | 第23页 |
2.3.6 透明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7 Brabender粘度的测定 | 第24页 |
2.3.8 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24页 |
2.3.9 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24页 |
2.3.10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24页 |
2.3.11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39页 |
2.4.1 直链淀粉含量对羟丙基醚化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5-33页 |
2.4.2 直链淀粉含量对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3-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羟丙基醚化水平和次氯酸钠氧化水平分别对高直链玉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 第40-54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3.1 羟丙基醚化淀粉的制备工艺 | 第40页 |
3.3.2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制备工艺 | 第40页 |
3.3.3 羟丙基醚化基团摩尔取代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3.3.4 羧基和羰基基团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3.3.5 凝沉性的测定 | 第41页 |
3.3.6 透明度的测定 | 第41页 |
3.3.7 Brabender粘度的测定 | 第41页 |
3.3.8 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41页 |
3.3.9 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41页 |
3.3.10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41页 |
3.3.11 统计分析 | 第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53页 |
3.4.1 羟丙基醚化水平对高直链玉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1-48页 |
3.4.2 次氯酸钠氧化水平对高直链玉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8-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对羟丙基醚化-次氯酸钠氧化玉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 第54-68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54-55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4.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4.3.1 羟丙基醚化-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制备工艺 | 第55页 |
4.3.2 羟丙基醚化基团摩尔取代度的测定 | 第55页 |
4.3.3 羧基和羰基基团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4.3.4 凝沉性的测定 | 第55页 |
4.3.5 透明度的测定 | 第55页 |
4.3.6 Brabender粘度的测定 | 第55页 |
4.3.7 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55-56页 |
4.3.8 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56页 |
4.3.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56页 |
4.3.10 统计分析 | 第5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4.4.1 羟丙基醚化基团摩尔取代度分析 | 第56-57页 |
4.4.2 羧基和羰基基团含量分析 | 第57-58页 |
4.4.3 透明度分析 | 第58-59页 |
4.4.4 凝沉性分析 | 第59-60页 |
4.4.5 Brabender粘度分析 | 第60-63页 |
4.4.6 差式扫描量热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4.4.7 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4.4.8 颗粒表面形态分析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对次氯酸钠氧化-羟丙基醚化玉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 第68-78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68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5.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6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5.3.1 次氯酸钠氧化-羟丙基醚化淀粉的制备工艺 | 第68-69页 |
5.3.2 羟丙基醚化基团摩尔取代度的测定 | 第69页 |
5.3.3 羧基和羰基基团含量的测定 | 第69页 |
5.3.4 凝沉性的测定 | 第69页 |
5.3.5 透明度的测定 | 第69页 |
5.3.6 Brabender粘度的测定 | 第69页 |
5.3.7 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69页 |
5.3.8 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69页 |
5.3.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 | 第69页 |
5.3.10 统计分析 | 第69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9-77页 |
5.4.1 羟丙基醚化基团摩尔取代度分析 | 第70-71页 |
5.4.2 羧基和羰基基团含量分析 | 第71页 |
5.4.3 透明度分析 | 第71-72页 |
5.4.4 凝沉性分析 | 第72页 |
5.4.5 Brabender粘度分析 | 第72-74页 |
5.4.6 差式扫描量热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5.4.7 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5.4.8 颗粒表面形态分析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