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语介词“给”和越南语介词“Cho”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0.引言第9-11页
   ·选题缘由第9页
   ·研究现状第9页
   ·本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9-11页
1. 汉越语介词"给"与"CHO"的语法形式特征第11-21页
   ·汉语介词"给"S1、S2、S3、S4的形式第11-13页
     ·汉语"S3=N1+给+N2+V+N3"的形式第11-12页
     ·汉语"S1=N1+V+给+N2+N3"的形式第12页
     ·汉语"S2=N1+V+N3+给+N2"的形式第12-13页
     ·汉语"S4=N1+V+(给)+N2+N3"的形式第13页
   ·越南语介词"CHO"S1Y、S2Y、S3Y、S4Y的形式第13-16页
     ·越南语"S3y=N1+cho+N2+V+N3"的形式第13-14页
     ·越南语"S1y=N1+V+cho+N2+N3"的形式第14-15页
     ·越南语"S2y=N1+V+N3+cho+N2"的形式第15页
     ·越南语"S4y=N1+V+(cho)N2+N3"的形式第15-16页
   ·异同第16-20页
     ·相同第16-17页
     ·不同第17-20页
   ·小结第20-21页
2. 汉越语介词"给"与"CHO"语义特征第21-35页
   ·汉语介词"给"的语义特征第21-24页
     ·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第21-22页
     ·引进动作的受益者第22-23页
     ·引进动作的受害者第23页
     ·"给我"+V用于命令句第23-24页
     ·有朝、向、对的意思第24页
     ·表示被动、被的意思第24页
   ·越南语介词"CHO"的语义特征第24-30页
     ·引进服务、涉及、给予的对象第25页
     ·引进接受性质、状态、影响的对象第25-26页
     ·引进动作的要求、目的、程度第26-28页
     ·介引所提到的事物的自然结果第28-29页
     ·引进动作的影响结果第29-30页
   ·汉越语介词"给"和"CHO"语义特征的异同第30-35页
     ·相同第30-32页
     ·不同第32-34页
     ·小结第34-35页
3. 汉越语介词"给"与"CHO"的句法功能比较第35-41页
   ·介词结构作状语第35-37页
     ·汉语介词结构作状语第35-36页
     ·越南语介词结构作状语第36-37页
     ·异同第37页
   ·介词结构作补语第37-39页
     ·汉语介词结构作补语第37页
     ·越南语介词结构作补语第37-39页
     ·异同第39页
   ·介词结构作定语第39-41页
     ·汉语介词结构作定语第39页
     ·越南语介词结构作定语第39-40页
     ·异同第40-41页
4. 汉越语介词"给"和"CHO"的语用价值第41-46页
   ·相同第41-43页
   ·不同第43-45页
   ·小结第45-46页
5. 汉语介词"给"和越南语介词"CHO"的偏误分析第46-53页
   ·偏误分析第46-50页
     ·母语的负迁移第46-48页
     ·三种不同的句式对动词有不同的要求第48-49页
     ·不同句式中的"给"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第49页
     ·‘N3’在三种句式中有一定的要求第49页
     ·遗漏介词"给"第49-50页
     ·在使用动词"借"时第50页
   ·对越南学习汉语者介词教学的若干启示第50-53页
     ·预测介词"给"的难点第51页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第51页
     ·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第51-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印尼语动物喻体对比
下一篇: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来”、“去”与越南语趋向动词“Lai”、“Di”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