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在环境教育中的渗透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6页 |
·国外状况 | 第10-14页 |
·国内状况 | 第14-16页 |
·环境教育的定义与价值 | 第16-19页 |
·环境教育的定义 | 第16-18页 |
·环境教育的价值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哲学理论 | 第19-20页 |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三种生产理论 | 第21-23页 |
·教育心理学理论 | 第23-24页 |
3“三观”与中学环境教育内容 | 第24-32页 |
4“三观”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渗透途径的选择 | 第32-37页 |
·讲授法及案例 | 第32-33页 |
·角色扮演法及案例 | 第33-35页 |
·价值澄清法及案例 | 第35-36页 |
·户外教学法及案例 | 第36-37页 |
5 环境教育加强“三观”教育的效果评估及实践 | 第37-42页 |
·环境教育加强“三观”渗透效果评估的原则 | 第37-38页 |
·环境教育加强“三观”渗透效果评估的方法 | 第38-39页 |
·环境教育加强“三观”渗透效果实践分析 | 第39-42页 |
6 总结 | 第42-43页 |
7 注释 | 第43-44页 |
8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一 | 第48-51页 |
附录二: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附录三:观察、记录的日记 | 第53-54页 |
附录四:访谈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