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黄曲霉毒素B_1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研究 | 第12-44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黄曲霉毒素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及性质 | 第12-13页 |
·黄曲霉毒素中毒及其对人畜的危害 | 第13-14页 |
·黄曲霉毒素B_1的限量标准 | 第14页 |
·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及防控 | 第14-17页 |
·胶体金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胶体金的性质和特点 | 第17-18页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 第19页 |
·胶体金-蛋白复合体的制备 | 第19-20页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22-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2-23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抗AFB_1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24-25页 |
·抗AFB_1单克隆抗体效果的评价 | 第25-26页 |
·AFB_1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 第26-29页 |
·制备胶体金 | 第26-27页 |
·分析胶体金质量 | 第27页 |
·胶体金标记抗体 | 第27页 |
·玻璃纤维上点喷金标抗体 | 第27页 |
·NCM上点喷检测线和质控线 | 第27页 |
·组装试纸条 | 第27-29页 |
·试纸条的结果判定 | 第29页 |
·试纸条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9-30页 |
·试纸条的质量评价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32-40页 |
·抗AFB_1单克隆抗体的回收率 | 第32页 |
·抗AFB_1单克隆抗体的纯度 | 第32-33页 |
·抗AFB_1单克隆抗体的活性 | 第33页 |
·制备胶体金的结果 | 第33-34页 |
·试纸条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4-37页 |
·胶体金颗粒大小的确定 | 第34页 |
·胶体金标记抗体量确定 | 第34-35页 |
·金标抗体稀释度(OD值)的确定 | 第35页 |
·NCM上检测抗原浓度的确定 | 第35-36页 |
·NCM型号的确定 | 第36页 |
·试纸条检测液中甲醇含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试纸条的灵敏度和检测范围 | 第37页 |
·试纸条的特异性 | 第37-38页 |
·试纸条的重复性 | 第38页 |
·试纸条的假阴性、假阳性和稳定性 | 第38页 |
·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8-39页 |
·试纸条和ELISA检测样品的结果 | 第39-40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40-43页 |
·抗体的纯化 | 第40页 |
·胶体金溶液的制备 | 第40-41页 |
·胶体金标记蛋白 | 第41页 |
·标记抗体量和稀释度对试纸条质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膜的选择 | 第42-43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二章 应用噬菌体展示肽库淘选黄曲霉毒素B_1模拟表位 | 第44-62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44-49页 |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概念 | 第44页 |
·噬菌体展示文库的发展 | 第44-46页 |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 | 第46-48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48-4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8页 |
·研究意义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9-57页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49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7页 |
·噬菌体的第一轮亲和淘选 | 第50-51页 |
·第一轮淘选噬菌体的扩增和纯化 | 第51页 |
·洗脱物和扩增产物的滴度测定 | 第51-52页 |
·噬菌体的第二轮淘选 | 第52页 |
·噬菌体的第三轮淘选 | 第52页 |
·噬菌体的第四轮淘选 | 第52-53页 |
·噬菌斑的扩增和纯化 | 第53-54页 |
·AFB_1模拟表位的鉴定 | 第54页 |
·阳性噬菌体克隆单链DNA的提取和测序 | 第54-55页 |
·以AFB_1模拟表位建立竞争ELISA标准曲线 | 第55-56页 |
·初步建立以AFB_1模拟表位的免疫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57-62页 |
·噬菌体富集效果 | 第57页 |
·间接ELISA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 | 第57-58页 |
·间接竞争ELISA筛选AFB_1模拟表位 | 第58-59页 |
·DNA序列及多肽的核心序列分析 | 第59-60页 |
·以AFB_1模拟表位建立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 | 第60页 |
·样品加标回收结果 | 第60-61页 |
·样品检测结果 | 第61-62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62-65页 |
·去污剂的浓度 | 第62页 |
·抗体的浓度 | 第62-63页 |
·封闭液的选择 | 第63页 |
·结合和洗脱时间以及淘选轮数对淘选结果的影响 | 第63-6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
发表文章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