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吴语(江浙话)论文

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杭嘉湖方言地区图第6-7页
杭嘉湖方言分区图第7-14页
第一章 概说第14-29页
 第一节 杭嘉湖概况第14-18页
  壹 地理交通第14-16页
  贰 历史沿革第16-17页
  叁 居民人口第17-18页
 第二节 方言概况第18-21页
  壹 形成和发展第18-19页
  贰 方言种类和分布第19-20页
  叁 杭嘉湖方言的分区第20-21页
 第三节 前人的研究第21-24页
  壹 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第21-22页
  贰 研究文献第22-24页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第24-29页
  壹 研究目的第24-25页
  贰 研究对象第25-26页
  叁 研究方法第26-27页
  肆 材料来源第27-29页
第二章 语音概况第29-62页
 第一节 语音特点第29-36页
  壹 共同特点第29-32页
  贰 内部差异第32-36页
 第二节 杭州方音第36-46页
  壹 概说第36-37页
  贰 声韵调第37-39页
  叁 音韵特点第39-41页
  肆 内部差异第41-46页
 第三节 临安方音第46-50页
  壹 概说第46-47页
  贰 声韵调第47-48页
  叁 音韵特点第48-50页
  肆 内部差异第50页
 第四节 嘉善方音第50-56页
  壹 概说第51页
  贰 声韵调第51-53页
  叁 音韵特点第53-55页
  肆 内部差异第55-56页
 第五节 湖州方音第56-62页
  壹 概说第56页
  貳 声韵调第56-58页
  叁 音韵特点第58-60页
  肆 内部差异第60-62页
第三章 气流分调第62-77页
 第一节 汉语方言中的气流分调第62-64页
 第二节 杭嘉湖方言气流分调的类型和分布第64-71页
  壹 类型第64-69页
  贰 分布第69-71页
 第三节 嘉善方言的气流分调第71-74页
 第四节 杭嘉湖方言气流分调的发展演变第74-76页
 第五节 余论第76-77页
第四章 次浊声母字的归调第77-98页
 第一节 杭嘉湖方言次浊字归阴调的类型第77-93页
  壹 完全归阴调类第77-83页
  贰 部分归阴调类第83-88页
  叁 部分自成调类第88页
  肆 特殊读音形式的次浊字第88-92页
  伍 共同特点和内部差异第92-93页
 第二节 杭嘉湖方言次浊字归阴调的发展演变第93-98页
  壹 演变类型第93-95页
  贰 演变规律第95-96页
  叁 成因初探第96-98页
第五章 小称音第98-122页
 第一节 吴语中的小称音第98-99页
 第二节 杭嘉湖方言小称音的类型和分布第99-108页
  壹 类型第99-106页
  贰 分布第106-108页
 第三节 杭州方言的[(?)l]缀小称第108-115页
 第四节 余杭方言的[n]缀小称第115-117页
 第五节 嘉善方言的变调小称第117-122页
第六章 文白异读第122-152页
 第一节 吴语文白异读的语音层次第122-124页
 第二节 杭州方言文白异读的语音层次第124-130页
  壹 类型第125-128页
  贰 杭州方言新白读和旧文读的关系第128-130页
 第三节 杭州方言文白异读的内部差异第130-145页
  壹 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第130-131页
  贰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第131-145页
 第四节 杭州方言文白异读的形成和发展第145-152页
  壹 旧白读的萎缩第145-149页
  贰 部分白读音的回归第149-151页
  叁 新文读的产生第151-152页
第七章 其他语音现象第152-165页
 第一节 鼻音增生第152-155页
  壹 鼻音声母的增生第152-154页
  贰 鼻音韵尾的增生第154-155页
 第二节 语音避讳第155-159页
  壹 与蚕桑有关的语音避讳第155-158页
  貳 其他语音避讳第158-159页
 第三节 例外和特字第159-165页
余论 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杭嘉湖方言第165-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187页
附录第187-191页
 附录一 同音字汇第187-188页
  壹 杭州方言同音字汇第187-188页
 附录二 杭嘉湖方言单字调第188-189页
 附录三 杭嘉湖15个方言点字音对照第189-191页
后记第191-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北京武术运动员冬训期间下肢力量、纵跳能力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