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4页 |
·卵磷脂功能特性 | 第11-14页 |
·卵磷脂结构特点 | 第11页 |
·卵磷脂的来源 | 第11-12页 |
·磷脂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磷脂工业化进程 | 第12-13页 |
·磷脂的功能特性 | 第13-14页 |
·磷脂酶(脂肪酶)的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磷脂酶A_1水解磷脂原理 | 第15页 |
·溶血磷脂的应用 | 第15-18页 |
·溶血磷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溶血磷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溶血磷脂在医学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固定化酶概述 | 第18页 |
·固定化酶特点 | 第18-19页 |
·固定化酶方法 | 第19页 |
·壳聚糖固定化酶研究状况 | 第19-20页 |
·固定化酶的应用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制备壳聚糖及脱乙酰度测定方法比较 | 第24-30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甲壳胺制备 | 第24页 |
·制备壳聚糖 | 第24页 |
·壳聚糖粘度的测定 | 第24页 |
·壳聚糖红外光谱测定 | 第24-25页 |
·脱乙酰度测定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28页 |
·温度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影响 | 第26页 |
·碱液浓度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影响 | 第26页 |
·反应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采用间歇式碱液浓度梯度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 | 第27页 |
·脱乙酰度测定方法比较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壳聚糖固定化磷脂酶A_1的研究 | 第30-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固定化载体的影响 | 第31-33页 |
·固定化条件的影响 | 第33-34页 |
·壳聚糖浓度对固定酶活力的影响 | 第33页 |
·戊二醛浓度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pH值对酶固定化的影响 | 第34页 |
·固定化酶的性质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固定化磷脂酶A_1的研究 | 第37-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固定化载体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 第38-40页 |
·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38页 |
·壳聚糖脱乙酰度对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的影响 | 第38-39页 |
·壳聚糖分子量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海藻酸钠浓度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 第40页 |
·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 第40-42页 |
·戊二醛浓度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 第40-41页 |
·钙离子浓度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 第41页 |
·pH值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 第41-42页 |
·磷脂酶浓度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 第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微胶囊法和交联法固定化磷脂酶A_1的比较 | 第44-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制备原理 | 第44-45页 |
·交联法 | 第44页 |
·微胶囊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固定化载体(壳聚糖)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戊二醛质量浓度对固定化磷脂酶的影响 | 第46-47页 |
·固定化磷脂酶性质的比较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利用酶抑制剂固定化磷脂酶A_1的研究 | 第49-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不同缓冲溶液对磷脂酶活力的影响 | 第50页 |
·以磷酸盐为磷脂酶抑制剂作双倒数图 | 第50-51页 |
·竞争性抑制剂的Dixon图 | 第51-52页 |
·抑制剂和磷脂酶A_1混合物凝胶电泳 | 第52页 |
·壳聚糖、戊二醛及壳聚糖、戊二醛、磷酸盐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利用抑制剂提高固定化酶活力 | 第53-54页 |
·不同浓度抑制剂对固定化酶活力影响 | 第53-54页 |
·pH值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七章 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化磷脂酶A_1及聚电解质膜的结构考察 | 第56-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固定化磷脂酶A_1条件的L_9(3~4)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57页 |
·固定化磷脂酶A_1条件的L_8(2~7)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59页 |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的红外光谱 | 第59页 |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的SEM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八章 磷脂酶A_1水解卵磷脂的研究 | 第62-7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磷脂酶水解的原理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游离磷脂酶A_1水解磷脂 | 第63-66页 |
·水/磷脂(w/w)对磷脂水解的影响 | 第63-64页 |
·温度对磷脂水解的影响 | 第64页 |
·钙离子对磷脂酶水解磷脂的影响 | 第64-65页 |
·加酶量对磷脂水解的影响 | 第65页 |
·反应时间对磷脂水解的影响 | 第65-66页 |
·固定化酶水解磷脂 | 第66-71页 |
·不同质量固定化酶载体对磷脂水解的影响 | 第66页 |
·底物浓度对磷脂水解的影响 | 第66-67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7页 |
·钙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67-68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68页 |
·反应溶液pH值对磷脂水解的影响 | 第68-69页 |
·溶血磷脂对磷脂水解的影响 | 第69页 |
·水解磷脂反应的L_9(3~4)正交试验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九章 溶血磷脂的理化性质 | 第73-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78页 |
·溶血磷脂的中和曲线 | 第74-75页 |
·不同pH乳化层的稳定性 | 第75-76页 |
·溶血磷脂的润湿能力 | 第76页 |
·溶血磷脂的乳化稳定性 | 第76-77页 |
·样品理化质量分析 | 第77页 |
·磷脂和溶血磷脂的薄层色谱 | 第77页 |
·溶血磷脂、磷脂及脂肪酸钙的红外光谱图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十章 溶血磷脂制备含胆固醇微乳液的研究 | 第80-87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80-81页 |
·方法 | 第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5页 |
·助表面活性剂醇的选择 | 第82页 |
·pH值对微乳液的影响 | 第82-83页 |
·乳化温度对微乳液制备的影响 | 第83-84页 |
·制作微乳液三相图 | 第84-85页 |
·微乳液透射电镜 | 第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研究论文情况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89页 |